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一章 巧合

小说,相比两三百年后明代才出现地同类小说,王静辉显然是首开先河。

    王静辉写包拯是为了弘扬他清廉为民,所以并没有什么夸张的地方,几乎全部是真实的历史。随着大宋在对西夏战争的胜利。说归顺大宋的少数民族部落也不少,但都希望大宋皇帝赐他们包姓,连少数民族部落都能够对包拯的事迹耳熟能详,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包拯的声望和人心了。

    写完《包公传奇》后,蜀国公主很疑惑丈夫为什么每天事务如此繁忙还要挤出时间来写这个东西,王静辉笑着回答她道:”千百年后。可能人们会忘记圣上、忘记宰辅韩琦、富弼、欧阳修等这些皇帝重臣,但能够被百姓所记住的只有包拯了!为夫不过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笔让天下人能够知道一个真实的包拯,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刻的记得他!“

    王静辉做了最后的修改后,终于把这本书稿送到商务印书馆交付印刷,这本书可是费了他不少功夫,他每写完一个章节都要将样稿寄回汴都,让韩琦代为审查,或是由韩琦代为出面联系现在还活着的当事人,以此来保证这本书的真实性。在王静辉的眼中,这是一件极为神圣的事情,他终于可以和一个真正名垂千古的人物有了某种联系,或许他不知不觉的变成为包拯写传记,当百年后有后来者看这本书的时候,身为包拯传记最权威的作者,他王静辉也会在包拯的光辉下名传千古,这是何等的荣耀?!

    大宋治平四年的腊月,如果说什么书卖的最火爆,那当然是《向往》了,这本书便是包拯传奇修订后的名字,关于这个书名也曾让他苦恼了几天,原来速度书名有点演义的味道,不庄重,此时王静辉才发现给包拯身上装个形容词是如此之难,所有伟大的形容词在包拯的身上仿佛都变得渺小起来,最后还是小李慎在看完书稿后,说道:”深憾未能见过包孝肃!“说完小家伙一脸朝圣的表情,王静辉看到后不禁提名道《向往》。

    《向往》的确是令人向往,虽然王静辉采用的是士子们都看不起的白话文,但自打开书后,便立刻进入状态去一起感受包拯的魅力了。这本书通过所有看过的人口头宣传,一传十,十传百,销量越来越大,为此商务印书馆破天荒的追加了好几次印刷。不过令商务印书馆曾掌柜不爽的是,这本书所产生的高额利润全部用来兴建义学,并且一半交给兴国银行来掌管。王静辉对于自己能够给包拯写传记已经非常满足了,哪里还会要这本书的利润?捐出去那是肯定的,但这并不能把效果放大到最大。

    王静辉写包公那是为了弘扬公正廉洁的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