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 新生

 王静辉对这篇策论是相当重视的,按照以往的惯例,他的策论只要是行之有效的话,基本上都能够被英宗父子采纳,所以这次是格外的慎重。既然文官把持枢密院来分武官的权力出任国防部长,那就让这个总参谋部来充当美军联席会议的角色,继续把这份权利摊薄,来分枢密院的权利,免得碰上不会打仗的枢密使遇到战争的时候瞎出注意,让富有前线指挥作战才能的将领来给统治者当参谋,提供更为专业化的建议。这便是王静辉这份策论的立足点。

    对宋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王静辉知道,宋朝统治阶层为了防范边疆重臣,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一旦前线将领立下重大军功,按照宋朝的惯例肯定会有文官进言圣听,召回将领离开军队许以高官,以后他基本上就是做个富家翁的前途了。

    防范手握重兵的将领作乱固然是件好事,但宋朝人的做法就有些太过了。王静辉的策论中就是把这些召回来的将领组成总参谋部,负责训练新兵、培养军事人才,在国家边疆有警的时候,根据反馈上来的信息借助沙盘来模拟推演,给皇帝和大臣以最专业化的建议。而且在对外用兵的时候,皇帝可以从总参谋部中挑选自己信任的人来担任监军,可以根据前线战场的状况来给领兵作战的将领以决策上的参考,这总比皇帝派个外行的太监当监军来指手画脚要强得多。由此还可以衍生出前线作战参谋部,这样也可以降低由于将领个人考虑不周而引发的灾难……

    “这样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多少也算是个进步,总比宋太祖赵匡胤搞的那套要强得多。至少那些立下战功的将领还有个地方发挥自己地余热。给皇帝专业化地军事建议,这也比只懂得之乎者也的儒生强得多。”王静辉放下笔再次审核策论时默默地想到。

    写好策论后。王静辉并没有急着把它交到赵顼的手里,一方面因为赵顼刚刚当上父亲,朝中官员的拜访足矣踏破颍王府邸的门槛,这个时候送去难免赵顼不会重视;另外一方面。枢密副使郭逵地命运已经定下来了,就算郭逵要辞去枢密副使的职位来当总参谋长,也要等今年他摆平西夏再说。王静辉思来想去,还是扣下了策论,等过段日子在往上交差,也好在这几天中对其再加工补充。

    “史书上记载,正是今年西夏国主谅祚亲率大军骚扰大宋边境,才会被射中一箭,不知道有了新式装备的郭逵,能不能在这场冲突中干掉谅祚呢……”王静辉不无恶意的在诅咒谅祚早死。只要谅祚一死,那西夏的统治高层就会分裂成后派和帝派来互相内斗,这样多少能够让大宋喘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