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狂热,中国飓风

的客人到了再说。”

    “哈哈哈……”统计部的主管是一个有点发胖地中年白人。笑起来特别大声,他转头对其他人道:“能够让我们总裁史蒂文先生在办公室干等他两个小时的人,恐怕也只有那个中国男孩了吧!”

    “得了吧,强森。就凭他的电影这周的票房成绩,他就算干点什么都不过分!”一个女同事扬了扬手里的报告笑道。

    李恩华微笑着挥了挥手,盯着电脑上一根大大的向上伸展地红线,满意的闭上眼睛养起神来……

    整个美国最关心《花木兰》的票房成绩的除了易青,恐怕就是李恩华了。

    这位李氏国际的大当家三年前就在财团董事会上提出了“亚洲文化产业开发计划”。

    整个计划分成五期,每期需投入资金六亿,一共是三十亿。预计回报率在150%以上。不过,这些数字,尤其是资本回报率这种东西,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这么庞大这么复杂的投资计划,实施到最后是个什么结果,是赚是赔,谁也意料不到。

    象这样一个庞大的投资计划,跟上次李恩华个人借钱给易青稳定香港股市可不同。上次是李恩华的私人行为,只不过用他在李氏国际的未来地红利做抵押而动用了公中的钱而已;而这次则是公司行为,要想让李氏国际的那些股东大佬们拿出三十亿美元来,就必须拿出有说服力的成绩,让他们相信所谓“回报率在150%以上”并不是画在纸上的饼。

    所以李恩华才这么看中他这次砸在《花木兰》上的那区区几千万港币的投资。

    《花木兰》是李氏国际和华星集团的第一次合作,合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董事会的其他董事会不会支持他的亚洲文化扶持计划,如果那些美国佬不支持。就算他自己是大股东,想要独断独行,阻力也相当不小。

    要让董事们看到。在亚洲搞电影和相关产业是有利可图地,而且作为未来在亚洲的合作伙伴的华星集团绝对有能力和潜力承担三十亿美金这么庞大地计划。

    马克思说过,资本的本质属性就是永远的追逐利益和市场。欧美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不但成熟而且强大,到二十一世纪电子及计算机时代来临前夕,已经把整个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完善到铁桶一般,各行各业都做到了接近饱和。

    这以后,追逐全球市场就成了类似宇通、李氏这样的大型跨国财团摆到桌面上的一个议题了。

    李氏当年是做电子技术和电子器材起家的。在孙老爷子当年地授意下,李恩华主要开发的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