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擦皮鞋的小女孩

剧组中各部门人员的多少和劳动强度的高低,核算出他们应分得的票房利润的比例——当然,如果某个电影票房赔钱。那大家就都没钱分了。

    这样一来,就把职员们的工作和公司电影资本地盈利直接挂钩联系起来了,大家必须努力干,拍完戏才会有钱分;如果戏砸了不赚钱。职员和公司一起承担结果。

    ……

    新的中华人影业集团办公地点在中环一幢新建的写字大厦里。目前公司规模还小,易青和孙茹没有买自己的大楼,只是租用了一层写字楼而已。

    公司成立后地几天里,易青、孙茹、宁倩华和新招聘来的行政部门主管们,天天在开会商量新的公司制度、工资制度、管理模式这些问题,务求在细节上尽可能的兴利除弊。

    这天早晨的例会上,易青又提出了在北京建立公司分部的想法。

    易青道:“公司艺创部门的一些主要部门创作带头人,比如编剧、男女主演、摄影指导、美术指导这些要害位置上的人,当然我们要做到自己的嫡系部队和香港本土的电影人才相结合,相兼顾。因为毕竟我们拍地电影下阶段的市场重点是在香港市场。是要面对香港观众地,所以薪水再贵这些钱也不能省,

    ……但是剧组其他部门的一些基础配置人员。尤其是一些技术工种,象灯光,道具,美术工人、剧务,场工这些人员的职业水准,无论是国内还是香港的从业人员,其实都是一样的。”

    “什么一样的。”宁倩华笑道:“说实话,这些技术工种,国内还比香港专业的多。毕竟职业基础培训和专业训练机制方面,香港和内地被没办法比。香港连一所大电影厂和电影大学都没有。香港地从业人员,他们的专业能力都是自己在实践中凭经验摸索出来的。”

    “所以啊……”易青道:“所以我觉得这些基础人员和技术性人员,根本就不应该在香港聘请,应该利用回内地的人才资源。同样质素的工作人员,在香港的消费水准下,聘他们要两三万一个月:在内地,只要给一个月八千到一万,就是非常高的薪资标准了。一来二去,成本相差非常大。公司没必要多花这一部分钱。”

    宁倩华点头道:“对。我们华新集团当初也是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才在北京成立了华新北京分公司。同样的运作,同样水平地一批人。大陆的人力当然便宜很多。”

    孙茹点头道:“那是了,就这样办吧!不过以后我们就要经常两头跑了。”

    易青道:“也不一定。关键是能不能找到可以信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