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一章 胜者得利 吴某来拜

很高,也轻易不愿意放年轻人出去参军。尽管兵器制造局的年轻人们去参军的热情极高。

    另一个能出类似兵源地地方是莱芜的铁矿和兖州府的煤矿,这两处的矿工也是特别受军队欢迎的,可这两处的出产,直接就是兵器制造局的原料来源,兵器制造局和灵山商行的联合管理,同样要保证生产,要保证工人地数量,也是不能放人。

    各个方面对兵器制造局地人力争夺的如此激烈,尽管兵器制造局严格控制,可以这有限地人力来满足胶州营巨大的需求,还是捉襟见肘,窘迫异常,连一些技术革新之类的事情都没有机会做。

    这次的四千多名熟练匠人,可真是雪中送炭,一下子把胶州营的制造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怎么不让兵器制造局这三人欣喜若狂。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兵器制造局这三名头目在这边清点接收的时候,负责天津火器制造的工监则是愁云惨淡。

    鞑虏打过来的之前,小门小户的平民百姓和那些半奴隶状态的匠户们不能跑,但这些达官贵人们跑得一个比一个快,这名工监就是如此,早早的跑到了通州城内去躲避,可鞑虏大军被歼灭,这名工监回到天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没办法开工了。

    先不说那四千多被掳掠走的匠人,天津倒是还剩些学徒之类的年轻人,这些人不在档案册之中,鞑虏们也不知道,所以逃过一劫。

    用这些年轻的学徒倒也是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的生产,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年轻人和他们的家眷,还有那些匠人的家眷,在这工监回到天津期间,一直是不断的搬迁离开。

    要知道,匠户是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的,不能擅自离开匠坊所在地,但天津已经没有守军,城防也是残破异常。

    这名工监手下的工头、家丁之类的如何敢跟大胜的山东兵马硬顶,山东派来地使者和军队除却接送那些匠户的家属之外。还大力的招募有能力做工的学徒,这些如狼似虎的山东军人,连北直隶的官兵都是躲得很远,更别提这些工头、家丁了。

    在这样的搬迁之下,整个天津三卫都是愈发的冷清,可朝廷为了武装军队,对这边催地越来越紧。

    这名工监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就算是想要花钱调职都不可能。他这职务是个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意接,而且没有工匠,早晚要闹出大乱子,这个责任,众人还指望着这工监扛下来呢!

    被逼无奈的这名工监,唯一的办法是山东这件事做的不合王法规矩,自己不如上门去讲讲规矩条例。若是对方愿意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