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陈新甲派使者去关外联系议和的事情,关内隐瞒的密不透风,在关外满清的地界却已经是沸沸扬扬。
按照崇祯皇帝的授意,和谈的尺度实际上非常的大,大明历史上没有和域外蛮族和谈经历。这次出关谈判的密使马绍愉完全是按照,当年宋辽、宋金、宋元地路子来谈,什么岁币,什么称臣之类的。
马绍愉出现在满清官方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当真是瞠目结舌,让满清上下震惊异常,不管在军事上取得什么大胜,满人对汉人始终是有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已经是延续了许多年,从文化上,从国家上,从各种方面来说都是如此。
那范文程、宁完我不过是个秀才童生出身的卑琐文人。却在满清有那样地高位官职,努尔哈赤晚年对汉人的屠杀,都是和这种自卑感有关,这也是满清的勋贵高官们,乍得富贵,便模仿汉人衣冠,喜欢大明的各种奢靡享受。
山西地商人,还有包括郑家在内的南方商人。去和满洲贵酋做这样的生意。也就是这个原因。
满清目前对大明有这样的军事优势,却迟迟不发动总攻。而只是一次次的入关骚扰抢掠,此时的大明已经快被流民大军们摧毁根基,如此虚弱的大明帝国,正在巅峰的满清却没有什么大动作。
差不多都是和那种仰望地视角,自卑的心态有关……
可突然间,被自己仰望多年的大明帝国,突然间派出了和谈的密使,而且是这样的低姿态。
所有知道这一切的满人在这一刻,突然间信心满满,大明帝国那看似庞大的形象在他们心中轰然崩塌,这件事情的意义甚至还要超过了松山那一战,原来对方是这样地不堪一击,完全是个纸老虎。
尽管和谈地密使马绍愉一再要求对方保密,可消息还是被有意无意的传了出来,从亲王贝勒,到下面地甲丁、包衣,人人知道了大明来求和称臣纳贡的消息,人人振奋,直接是把这件事情当做笑谈。
称臣纳贡,这算什么,大明做出这样的低姿态,反倒是让满清更看清楚了大明虚弱的内在,金银亿万,子女牲畜,到时候依仗弓马冲入关内,自去取之就是,你称臣纳贡这点钱又算得了什么。
满清勋贵们本就是没有打算认真来谈,要不然消息也不回传扬的那么快,这郑家的船队去金州卸货的时候,和岸上的人闲谈聊起,不管怎么说,这郑家和那些南边来的商人也都是汉人,码头上的那些满人从前还有几分客气,此时却是志气昂昂,闲谈的时候把这些水手船家好一顿奚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