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章 济宁的悠闲时光

,事情恐怕真的不可收拾。

    何况,山东兵马调动,都是合理合法的,任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一时间还真是说不出谁有理无理。

    判断是这么判断,但朝中早就是已经炸开了锅,自正月二月以来,漕运开始征收厘金,朝中文臣,凡是有产业的,或多或少都是被这个政策影响,都是亏了些钱财进去,山东总兵李孟已经从一开始的跋扈不法,直到现在的明有反意、心怀不轨,什么厉害的话都是说了出来。

    每天都有折子要求朝廷整顿山东军务,不得让李孟那种卑贱不知礼法地人把持军权,每天在朝会上,都有人要求朝廷派人替换山东总兵李孟,要不然朝廷恐怕有不测的祸患。

    但说到派谁去山东整顿军务,安排那位去替换山东巡抚,以便管辖山东总兵李孟,众人都是噤若寒蝉,说说可以,去了哪地方,万一对方一翻脸把人砍了怎么办。

    右都御史刘宗周算是极少说了几句公道话的,他说光是猜测有何用,看李镇东行事,完全都是按照朝廷的规矩和法度做事,纵有看不过眼的地方,也不过是钻制度的空子,目前行事无大错。

    并且很辛辣的反问了一个问题,若是平贼左良玉如此做,诸位会如何说,可会如此慷慨激昂。

    看山东兵马的所作所为,以及地方上传到京师地军报,正阳镇地确是阻挡了张逆和革左五营流贼的轮番进攻,这可是实实在在地功勋,朝廷如果真要下旨申斥或者批评的话,恐怕真要寒了天下忠臣将士的心。

    刘宗周是晚明大思想家,学问上名声极大,也有极深的真才实学,这样的人物,说话未免没有顾忌,直率了些。

    结果朝野大哗,说是李孟为地方军将,却对朝廷之事心知肚明。没准就是有人给通风报信,这通风报信的人自然立场亲近山东。

    实际上这争论是一场完全的闹剧,到最后安静下来,是京师的清议到了如火如荼的关口,按照常规,崇祯皇帝很少能顶住这等压力,往往就要下个申斥地旨意之类的。谁想到一直是在京师外面的军营中京营提督太监刘元斌,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忙的赶到了诸位大臣退朝后议事的所在。

    “京畿之地。眼下只有咱家领着的两万兵可战,可这两万兵在他山东兵马面前,压根一钱不值,抬不上场面,各位大人莫要在这里说的痛快,真要是惹出了什么麻烦,咱家可护不住这京城。”

    这话说出来,满屋子的重臣要角都是安静下来。大家在明里叫骂万端,动不动地就是个阉党的帽子扣过去,但在这个场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