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不知未来的协议

大多数俄罗斯人,都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其他地方的俄罗斯人在当地只占百分之十九,反而成为少数民族。

    这些俄罗斯人被当地民族指责为“占领军”“殖民者”,而他们也是一肚子的怨气,认为俄罗斯承担了太多的义务,还要受气挨骂,纷纷要求不管其他少数民族,任他们自生自灭。

    戈尔巴乔夫实行的全面民主,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日趋减弱,这些反对的声音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越加强烈,各加盟共和国,对上面的命令,也渐渐阳奉阴违,离心力不断增大。

    就是各民族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要求把摩尔达维亚语作为官方语言,遭到了包括俄罗斯人在内的其他所有民族的反对;更有不少加盟共和国内部的少数民族,要求脱离所在共和国独立。

    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莫斯科反应迟钝,措施无力,不但没有制止事态的扩大,反让地方的胆子更大,肆意妄为。

    去年,阿塞拜疆德纳卡州,因为亚美尼亚人在多数,强烈要求脱离阿塞拜疆,加入亚美尼亚,地方苏维埃甚至发起了公民投票行动,并在之前,和涌入的阿塞拜疆人发生了暴力冲突,造成二十六名阿族人、六名亚美尼亚人死亡。

    这样冲突不断的国家,关系紧张都是修饰之词,应该说地下的岩浆压力正在累计,只是在等待一个临界点,然后爆发出冲天的动能。

    在戈尔巴乔夫对西方抱有幻想的时候,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因为历来和西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到西方集团的挑拨,认为加入苏联后吃了亏,本来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北欧国家相近,可是为了平衡全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大大落后于北欧诸国。

    为此,他们屡次游行示威,要求更多的自治权,最终脱离苏联。

    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苏联高层却一厢情愿地认为民族问题,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斯大林说“各民族已经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以一种坚固的友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赫鲁晓夫宣称“在苏联已经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人们的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勃列日涅夫吹嘘“民族问题彻底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种种鸵鸟心态,使得各种民族矛盾更加激化,以至不可调和!

    契索涅夫也知道自己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尴尬地笑了笑:“其实民族问题,只要肯花力气,还是能够解决的。但是戈尔巴乔夫,太差了,不是个好领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