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的没事找事去做官啊?
周如璋知道在朱以海那榨不出油水来,也对,朱以海被圈禁陈钱山海岛两年多,哪来的银子?
周如璋立下如此“彪悍”的大功,朱以海无非就是赏了个大学士的空衔,大学士能充饥解渴吗?
如今的朝廷,就是个空架子,事实上只能算是临朝、行辕,因为真正的朝廷在应天府,这一点,无论是哪方,都不否认。
那周如璋怎么来钱,算上朱以海在内,不到三十人的朝堂,大臣的俸禄都没着落呢,皆在尽义务。
大将军府的财权,就掌握在财政司,也就是莫执念手里,而财政司独立于大将军府之外,连原布政司熊汝霖要领工资,那还得找莫执念商量呢。
这让周如璋无比恼火,同时也反证了吴争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这世道,官员皆贪腐。
譬如以清流自诩的这些人,哪个家中不是存银上万?
这还只是起步,就象钱肃乐在朝亡之时,毁家杼难,集众举旗反清,他变卖家产得银六万多两,再加上当地绅纨帮衬,起兵时就聚财高达二十多万两,能说大明朝民间无银吗?
吴争打一开始,定下这个规矩时,就已经想到日后。
官不管财,那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贪污,这道理,绝对成立,只是,无法成为律法。
因为官之所以为官,正是聚政、法大权于一身,做为既得利益者,岂能轻易放权?
但大将军府不一样,这几乎是吴争的私产,吴争有着绝对的决策力,这才有了今日财、政分开的局面,也造成了朱以海登基之后发现无财可用的窘境。
当然,如果朱以海敢动莫家,那就另当别论。
问题是,朱以海不敢动,朝堂中的众大臣,也没这个心思,连周如璋这个新晋大学士,都不敢提一声。
为何呢,是怕银子咬手吗?
不对!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就四个字——唇亡齿寒。
都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若周如璋煽动朱以海,抓了莫执念抄了莫家,先不说能不能得到商会大权和银子,就说这种做法,等于是自绝于人。
莫家是什么,数代巨商的望族,在江南根深蒂固,周如璋自己就是这种人家,抄了莫家等于开了个非常不好的先例,试想,朝廷到时没银子花了,就找一豪富人家抄了,周家或许就会成为下一个。
所以,周如璋心里急,但从没有将念头动到莫执念头上。
周如璋知道在朱以海那榨不出油水来,也对,朱以海被圈禁陈钱山海岛两年多,哪来的银子?
周如璋立下如此“彪悍”的大功,朱以海无非就是赏了个大学士的空衔,大学士能充饥解渴吗?
如今的朝廷,就是个空架子,事实上只能算是临朝、行辕,因为真正的朝廷在应天府,这一点,无论是哪方,都不否认。
那周如璋怎么来钱,算上朱以海在内,不到三十人的朝堂,大臣的俸禄都没着落呢,皆在尽义务。
大将军府的财权,就掌握在财政司,也就是莫执念手里,而财政司独立于大将军府之外,连原布政司熊汝霖要领工资,那还得找莫执念商量呢。
这让周如璋无比恼火,同时也反证了吴争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这世道,官员皆贪腐。
譬如以清流自诩的这些人,哪个家中不是存银上万?
这还只是起步,就象钱肃乐在朝亡之时,毁家杼难,集众举旗反清,他变卖家产得银六万多两,再加上当地绅纨帮衬,起兵时就聚财高达二十多万两,能说大明朝民间无银吗?
吴争打一开始,定下这个规矩时,就已经想到日后。
官不管财,那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贪污,这道理,绝对成立,只是,无法成为律法。
因为官之所以为官,正是聚政、法大权于一身,做为既得利益者,岂能轻易放权?
但大将军府不一样,这几乎是吴争的私产,吴争有着绝对的决策力,这才有了今日财、政分开的局面,也造成了朱以海登基之后发现无财可用的窘境。
当然,如果朱以海敢动莫家,那就另当别论。
问题是,朱以海不敢动,朝堂中的众大臣,也没这个心思,连周如璋这个新晋大学士,都不敢提一声。
为何呢,是怕银子咬手吗?
不对!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就四个字——唇亡齿寒。
都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若周如璋煽动朱以海,抓了莫执念抄了莫家,先不说能不能得到商会大权和银子,就说这种做法,等于是自绝于人。
莫家是什么,数代巨商的望族,在江南根深蒂固,周如璋自己就是这种人家,抄了莫家等于开了个非常不好的先例,试想,朝廷到时没银子花了,就找一豪富人家抄了,周家或许就会成为下一个。
所以,周如璋心里急,但从没有将念头动到莫执念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