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后,他也该谨慎了。
但博洛的想法,绝对无法去影响这支由数支清军精锐拼凑起来的大军。
虽然主体是清廷新编健锐、火器两营,但满旗人太少,组成不了如此规模的军队,清廷在部署东、西两路大军之际,往里掺入了不少降清明军,譬如……汉军正黄旗。
听起来,汉军正黄旗是真金白银,应该除了血统之外,便是货真价实的汉八旗了。
可事实上,不是。
在这六年多的拉锯战中,清廷的实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仅以军队质量而言,甚至已经远远落后于不断更换新血的北伐军。
为何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
北伐军士兵的更换和补充方式有二,一是战损失补充,二是整编。
但不管是补充,还是整编,新征兵员也好,旧军队整编也好,士兵皆须入军校三个月和半年不等,是为回炉。
而对于整编者,低十五岁、高三十五岁,不收,遣返回原籍务农耕作。
这样一来,兵员的体力和素质,不会因扩编或整编而大幅降低。
可清廷不一样,满人人口难以具备象北伐军如此“奢侈”的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清廷还须为数十万降清明军“负责”。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天晓得,那些降清明军会干出什么事来。
而这数十万降清明军背后,又有超过百万级的家眷,还有无数喝兵血的贵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清廷以他们的归顺坐稳大半壁江山,可反过来,这些人,同样掣肘着清廷。
六、七年过去了,这些人都老了。
哪怕当时降清时正当壮年,那么,此时也早该退役了。
何况,清军入关时,明军是何德性、是何战力,人人心知肚明。
可问题是,这些人能退役吗……肯退役吗?
清廷同样心知肚明,知道这些军队不可靠,这才“高薪养廉”,将它们圈在京畿周边,说是卫戍,实则是由驻京八旗对其监视。
可随着多尔衮战亡,二旗形同割据,再由鳌拜在小汶河的覆没,驻京八旗,早已名不符实。
那么,清廷想再调博洛、岳乐率大军出征,心,还放不下吗?
那可是数十万的降军啊,没有足够的兵力对其监管,一旦出事,必是焦头烂额。
于是,小皇帝的智囊……洪、范二位皇师,为福临献了个良策,就是让博洛、岳乐
但博洛的想法,绝对无法去影响这支由数支清军精锐拼凑起来的大军。
虽然主体是清廷新编健锐、火器两营,但满旗人太少,组成不了如此规模的军队,清廷在部署东、西两路大军之际,往里掺入了不少降清明军,譬如……汉军正黄旗。
听起来,汉军正黄旗是真金白银,应该除了血统之外,便是货真价实的汉八旗了。
可事实上,不是。
在这六年多的拉锯战中,清廷的实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仅以军队质量而言,甚至已经远远落后于不断更换新血的北伐军。
为何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
北伐军士兵的更换和补充方式有二,一是战损失补充,二是整编。
但不管是补充,还是整编,新征兵员也好,旧军队整编也好,士兵皆须入军校三个月和半年不等,是为回炉。
而对于整编者,低十五岁、高三十五岁,不收,遣返回原籍务农耕作。
这样一来,兵员的体力和素质,不会因扩编或整编而大幅降低。
可清廷不一样,满人人口难以具备象北伐军如此“奢侈”的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清廷还须为数十万降清明军“负责”。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天晓得,那些降清明军会干出什么事来。
而这数十万降清明军背后,又有超过百万级的家眷,还有无数喝兵血的贵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清廷以他们的归顺坐稳大半壁江山,可反过来,这些人,同样掣肘着清廷。
六、七年过去了,这些人都老了。
哪怕当时降清时正当壮年,那么,此时也早该退役了。
何况,清军入关时,明军是何德性、是何战力,人人心知肚明。
可问题是,这些人能退役吗……肯退役吗?
清廷同样心知肚明,知道这些军队不可靠,这才“高薪养廉”,将它们圈在京畿周边,说是卫戍,实则是由驻京八旗对其监视。
可随着多尔衮战亡,二旗形同割据,再由鳌拜在小汶河的覆没,驻京八旗,早已名不符实。
那么,清廷想再调博洛、岳乐率大军出征,心,还放不下吗?
那可是数十万的降军啊,没有足够的兵力对其监管,一旦出事,必是焦头烂额。
于是,小皇帝的智囊……洪、范二位皇师,为福临献了个良策,就是让博洛、岳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