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71:将信

会将内宅事和官场事混为一谈的人。而且……”沈观澜说着,叹了口气,“自那位佟嬷嬷上门之后,我就一直派人盯着徐家那边的动静,徐家除了那位老夫人外,似乎都没有强求的意思,徐玄昌的夫人还曾接触过官媒,想给那位徐大姑娘议亲。徐玄昌的夫人是徐玄昌的继室,绝不会擅自给前妻留下的女儿议亲,议亲的事必定是徐玄昌的授意。”

    沈观澜的话让冯氏的眼睛微眯,她立刻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你是说,徐知府并不想把女儿嫁到长宁伯府去?”

    沈观澜点了点头:“据我所知,平阳大长公主对徐家这个外亲很是冷淡。”徐玄昌毕竟有别于内宅妇人,他或许觉得女儿的胜算不大,或许不想让女儿钻牛角尖,总之,徐玄昌对这个长女应该很是爱护。

    冯氏则叹了口气:“可怜天下父母心。既怕盲婚哑嫁所托非人,又怕恩怨牵扯连累子女,在儿女的婚事上总是有诸多担心。”

    这话说到了沈观澜的心里。人家生了儿子得意非常,恨不得花部心力去培养。她却一直视女儿为最大的骄傲。心有沟壑,目藏乾坤,那爽直坦率的脾气和她简直一个样。在这奢靡浮躁的尘世里,简直是奇迹一样的存在。

    可只要一想到这么骄傲的女儿要在世家深宅里操磨算计一辈子,沈观澜的心就如同堵了团棉絮似的,上下不得。

    这,才是作为母亲的沈观澜冷待这门婚事的主要原因。

    冯氏见沈观澜心绪难畅,故意笑着说,“芍姐儿也十二了,算盘珠子拨的好不如针线活计好,你名下不是有个四季春坊吗,叫个绣娘进府教芍姐儿针线才是正经。”在冯氏眼里,聪明、心计、谋算都和过日子没关系。女子最好的归宿是有个知冷知热的丈夫,有明事理的公婆,有懂事孝顺的子女,总之好日子从来都不是算计出来的。

    沈观澜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云修也开导我,让我不要一听说是勋贵之家就刺猬似的反对,他说勋贵之家或许也有好儿郎,若这个罗家四公子真如外界所说是个难得一遇的佳公子,我这样岂不是害杏雨错过了良人?”

    “其实若那罗四公子能对芍姐儿好,也不失为一桩美事。”冯氏顺着沈观澜的话说道。可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又多了句嘴:“不过,我总觉得长宁伯府的态度有些奇怪,就算是看中了芍姐儿的治家之才,可也不至于派了亲王驾来议定亲事吧?我总觉得,长宁伯府有点……太上赶了……”

    这话不算好听,却是句大实话。冯氏怕沈观澜多想,说话的时候一直紧盯着她的神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