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百九十七 理事

,人情来往多,又要置新衣、购年货,祭祖宗,这些样样都要钱,而年节时样样东西的价钱都在往上涨。因为过年的缘故许多在京城的商人都回乡了,市面上的东西少了,价格涨的更贵。

    “记得是前年还是大前年的时候吧,临到年关下了两场大雪,城里的肉、蛋、柴炭这些价钱都涨了快十倍啊,让那些普通人家哪里买得起。那阵子听说当铺的生意出奇的好,有的穷官儿没办法,只好把皮袄都拿去押当了,出门拜客时都没衣裳穿。”

    谢宁点了点头。这些事情她没进宫以前也听说过一些,但是小地方到底和京城不一样。京城人口众多,这些人每天吃的用的都要从外头运进来,一下雪运输不便,富户官宦人家还好些,小门小户的日子实在难熬。

    道理是明白的,这也是天子对臣属的一种关怀,节赏其实是皇上的一种贴补,那有钱的不在乎,可对于那没钱的就是雪中送炭了,那些人家八成早就伸长了脖子等这一笔赏赐下来好过年。

    这个是不可能省的,虽然按人来看,每个人得到的数额并不多。但架不住人多啊。

    这一笔开销应该算是最大的一笔了。

    谢宁忍着心疼点了头。

    再看下一笔。

    这一笔则是宫内过年的种种开销了。给各宫嫔妃的赏赐,给宫女太监们的赏赐,还有新袄新鞋,都是要做的。

    谢宁看到过去的的帐册上,有一年淑妃把新袄新鞋这一项折成了银子,由各宫领去然后自己做,不过第二年又改回来了。

    她有些好奇的问:“这是怎么回事?”

    周禀辰和方尚宫对视一眼,一个摇了摇头,一个无奈的笑笑。

    “这事儿奴才还记得很清楚呢。”话还是由周禀辰来说的:“淑妃那一年听了旁人的进言,说针工局要做这么新袄新鞋有些力有不逮,再说有好些宫院的人入冬时才做过两身儿棉衣,加上还有以前旧的,根本不缺衣裳穿。不如把这一项直接折成银子,由各宫领去分发给各人。想做的可以自己拿这钱做,不想做的可以把钱存起来,更实惠也更省事。”

    那应该是谢宁进宫前的事了,看上头记的年号是这样,再说谢宁印象里也没有折银代替的事。

    “结果不成吧?”

    要是成了,就不会只这样办了一回,第二年又改回来了。

    周禀辰笑了:“这件事是淑妃想的不周全。做新袄新鞋,哪怕有人从中苛扣,总还是要做一做的,用的布料差些、棉花旧些,鞋子也偷工减料了,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