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表示坚决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技术合作,只希望可以把产品以出口的形式销往中国;
日产、三菱、马自达等三家中等规模的汽车制造商表示可以进行适当的技术转让,但不同意进行合资;
就连最早向二汽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进行合资的富士斯巴鲁重工也表示中方的先决条件超出了其能力范围,同时富士斯巴鲁的母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对这桩合作一直持反对态度。
既然与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的合作没希望了,与美国企业合作的可能性本身就很低(一汽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正在进行的这场艰苦的谈判实在是前车之鉴),怎么办?当时的国家计委提出:既然东方不行,那就与西向东,去欧洲!
相比于日本,欧洲作为现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其技术水平显然更先进。
东欧的几家汽车制造企业比如苏联拉达、波罗乃兹这些品牌的技术太落后,直接不考虑,英国的哥哥品牌早已经欧美汽车巨头收购,也没有合作的可能,最后筛选来筛选去,国家计委和二汽方面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意大利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的身上。
但德国狼堡已经与上汽展开了合作,梅赛德斯和b定义为高端,与第一个先决条件不符,最终只剩下了三个汽车品牌:法国雷诺、意大利菲亚特以及法国psa集团旗下的雪铁龙汽车。
当时的雷诺正在于南韩三星汽车进行洽谈,面对南韩在技术、资金以及政策扶持方面的优势,快要破产的雷诺汽车很自然的选择了南韩三星;
意大利菲亚特倒是对二汽递过来的橄榄枝喜出望外,也愿意提供技术,唯一的问题就是菲亚特当时的车型普遍比较老旧,无法首先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己所用的目的(菲亚特汽车泪奔)
最终,愿意与二汽合资、且不要求控股,同时企业规模符合中方预期、愿意拿出正在研发中的、技术先进的雪铁龙zx(也就是富康)、同时法国政府愿意提供全额政府贷款的雪铁龙汽车成功入选。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的样子,在去年9月至12月期间双方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分析,如果不出意外,大概一两年内就会签订合同,但陈耕却知道,因为明年国内政局的动荡,法国政府闲的蛋疼的跟在美国人的屁股后面对中国进行制裁和封锁,导致雪铁龙和二汽的合作不得不停滞;
好不容易到了89年年底双方重启谈判,结果在1991年,弯弯表示要向法国采购16艘拉斐特级隐身护卫舰(也就是弯弯的康定级),刚刚进入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