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十二章 江湖不避庙堂事

本该在几年之后于高梁河同大宋车神上演飙车大战,不过这辈子恐怕是没机会一展车技了。

    惜哉,惜哉!

    这边耶律休哥收到命令加紧攻势,游离在银夏之外的党项残部为避兵锋,屡屡越境进入周国。

    西边都兵的潘美得到消息,立刻发兵对付回鹘。

    他收到开封来信后,便制定好了进攻计划,请求从银夏调兵支援。得益于他计算有道,银夏兵马现在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不怕他们为了功劳招惹契丹兵马。

    如果真有这等不晓事的蠢货,那他就得上书朝廷将这些人调来帐下,也好让他们得一个为国战死的机会。

    玉门关外起征尘,汴梁风华故。

    天南地北的战事怎么都影响不到远在汴梁的梁王府。

    陈佑坐在偏厅翻阅奉贤馆整理的初稿。

    他自从来了开封,就没有离开过梁王府一步。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天底下想要他命的不少。哪怕现在这般好似监禁,他也不会想着出门耍闹,要是落得孙伯符的境地,那可真是徒惹天下笑耳!

    不过祸兮福所依,如此做派,倒叫天下人以为他是真心交权专心著书,名声高了不止一筹。

    但朝廷中熟知内情的人却知晓他仍能操纵朝臣,即便现在宰执一级的党羽已被清扫一空,却也不能当成一个寻常的寓翁。

    要想让陈佑影响力消散,要么他死,要么周山书院倒掉。

    陈佑自然得想法子维持声望,叫天下百姓不至于忘了他这个为民谋利的前宰相。

    出书就是其中一个。

    眼前这份初稿,是奉贤馆根据陈佑的想法校注的四书。

    没错,陈佑学习朱子把《大学》和《中庸》从礼记当中抽了出来,同《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并“以我注经”,把自己的私货掺杂进去。

    至于能不能传承下去,还得看这注释有没有道理,学生后辈有没有能力。

    许久之后,陈佑放下手中文集。

    虽然没有看完,但他已经知晓这篇文集水准如何了。

    “吾观之,不忍释。”

    这话一出,坐在他面前的宋白重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先前奉贤馆那些学士还不敢来送书,就怕不合山长的意。”

    “哈!”

    陈佑轻笑一声,伸手按在文集上,摇头道:“道学之难,吾深之。四书集注若是寻常人来编,非十年之功无以成。若无奉贤馆诸公日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