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在留下承兑所需钱银后,腾出尽可能多的物资用于本次救灾。
因为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收割夏粮,这次水灾损失不大。
而且受灾的也就十个州左右,完全可以从其它地方调粮过去。
最大的问题在于,那些受灾百姓能不能拿出钱来买粮。
一些基础设施去年才修过,想要以工代赈一时半会找不出来合适的工程。
“募兵吧。”
太府卿方文韬突然提出一个建议。
“什么?”
“募兵。”他重复道,“把那些家里贫困的青壮招募进团练或者民兵。”
顿了顿,他的思路仿佛一下子打开:“正巧这些人招募为兵,可跟着学习读写识字,过个一两年遣散回乡,也能教各地教育监轻松一些。”
他这边起了个头,其他人立刻看到这种做法的好处:
“往后灾情皆可如此处置。”
“也非是定要遣散,那等孤身一人或者品性恶劣者可强留在军中。”
“若是招入军中,便无需做那等苦工,耗费那许多钱粮。”
诸如此类的话语接连出现在梁关山耳边。
大多数人考虑的方向还是省事和求稳,就好像宋朝的厢军一样,把活不下去都招进去,节约了大量的治理成本。
造成些许冗兵就不算什么了,至少短期内无恙,等财政不堪重负的时候,他们这批人恐怕早已致仕了。
再说,就算真的出了问题,需要头疼的是天子,是两府宰相,底下这些官员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论调,正愁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的梁关山当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把饥民招募为士兵。
……
当梁关山准备把募兵作为救灾主要手段的消息递到巴宁泰面前,巴宁泰不知该作何表情,最终只是点点头示意他知道了。
没有将领会不喜欢自己手下兵马增加,哪怕是吃空饷的,也希望名义上的人数越多越好。
尤其是他们手下的士兵全靠朝廷养活,不需要考虑人多了之后军饷怎么办。
巴宁泰似乎准备坐视梁关山度过这次困境,没有丝毫为难地放任招募饥民为团练民兵的政令通过。
身为主角的两人没有了交锋的冲突点,想要在一旁拱火的胡承约等人也就失去了下手的机会。
就在梁关山忙着安排救灾募兵事宜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