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各地节镇军兵渐渐收紧,义成军也不过只剩一州之地。且四周另有节镇,若是被二哥拉拢,怕是不妙。”
话音刚落,他突然笑了一声:“罢了,多想无益。”
说着,他看向胡承约道:“听说官家准备下诏,令各州府发解,以供来年春天开科取士。不知德俭可有心下场一试?”
听闻此话,胡承约也是有些心动。
五代科举随唐制,基本上是一年一考。一般秋季发解,冬季汇聚京师,春季开考。也算是为京师商业创造需求了。
但毕竟是战乱时期,严谨程度同唐朝是不能比的。科举开不开,完看皇帝有没有想起来,有没有空闲。
而且录取标准和人数都是由知贡举一人而决。历史上五代时期录取进士最多的一次是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录取二十五名;最少的则有三次,分别是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明宗长兴二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都只录取四人。
此时做官的主要途径还是推举和征辟,嗯,没错,和汉朝一样,家里有人好做官。
除此之外,自恃勇武也可到战场上拼杀一番,功名马上取嘛!正好此时武人地位不低,至少大周政事堂是指挥不动枢密院的。
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大唐倒下不过四十多年,科举依然是一个执念。若真的能进士及第,这样的机会谁不想争取一下呢?
反正即便没考中,依然能继续做官,此时还不像后世那样唯有东华门外唱名者才是好男儿。
最重要的是,如今没有乡试、会试一条龙,官员也没有锁厅试,亦无别头试,只需要在汴京考一次便可!
若是能得知贡举青眼,那是妥妥的能高中。
故而胡承约只是稍稍犹豫,便点头道:“我欲试它一试,只是这几个月便不得随侍殿下身边了。”
“无妨。”赵元昌毫不在意地一挥手,“既然德俭有心,我岂有阻拦之理。这样,这段时间你便住在我府中,待考完再回江陵。我回去之后自会安排人将你的文解送来。”
所谓文解,便是州府发的那个“解”了,相当于准考证,得在原籍办理,原则上每年换一次。
见赵元昌如此贴心,胡承约感动不已,却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只好深深一揖。
这事说完,几人又谈到出任开封府尹的宁王赵元兴。
只是陈佑胡承约二人对宁王知之甚少,赵元昌对自己这同父同母的三弟也感觉到有些陌生。
小时候还好,兄弟几个一
话音刚落,他突然笑了一声:“罢了,多想无益。”
说着,他看向胡承约道:“听说官家准备下诏,令各州府发解,以供来年春天开科取士。不知德俭可有心下场一试?”
听闻此话,胡承约也是有些心动。
五代科举随唐制,基本上是一年一考。一般秋季发解,冬季汇聚京师,春季开考。也算是为京师商业创造需求了。
但毕竟是战乱时期,严谨程度同唐朝是不能比的。科举开不开,完看皇帝有没有想起来,有没有空闲。
而且录取标准和人数都是由知贡举一人而决。历史上五代时期录取进士最多的一次是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录取二十五名;最少的则有三次,分别是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明宗长兴二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都只录取四人。
此时做官的主要途径还是推举和征辟,嗯,没错,和汉朝一样,家里有人好做官。
除此之外,自恃勇武也可到战场上拼杀一番,功名马上取嘛!正好此时武人地位不低,至少大周政事堂是指挥不动枢密院的。
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大唐倒下不过四十多年,科举依然是一个执念。若真的能进士及第,这样的机会谁不想争取一下呢?
反正即便没考中,依然能继续做官,此时还不像后世那样唯有东华门外唱名者才是好男儿。
最重要的是,如今没有乡试、会试一条龙,官员也没有锁厅试,亦无别头试,只需要在汴京考一次便可!
若是能得知贡举青眼,那是妥妥的能高中。
故而胡承约只是稍稍犹豫,便点头道:“我欲试它一试,只是这几个月便不得随侍殿下身边了。”
“无妨。”赵元昌毫不在意地一挥手,“既然德俭有心,我岂有阻拦之理。这样,这段时间你便住在我府中,待考完再回江陵。我回去之后自会安排人将你的文解送来。”
所谓文解,便是州府发的那个“解”了,相当于准考证,得在原籍办理,原则上每年换一次。
见赵元昌如此贴心,胡承约感动不已,却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只好深深一揖。
这事说完,几人又谈到出任开封府尹的宁王赵元兴。
只是陈佑胡承约二人对宁王知之甚少,赵元昌对自己这同父同母的三弟也感觉到有些陌生。
小时候还好,兄弟几个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