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三回 局合龙蛇成阵斗 3

安一隅的宋朝弓箭,其精利更胜过北地的弓弩。由韩世忠、岳飞等第202章画押确认。凡是制造出的武器不合格的,都难免遭到副都统司的严厉责罚。白翊杰又效仿织造匠户、瓷器匠户的分类分步制作流程。将武器的制造细化为十余个甚至几十个步骤,每个步骤固定由一部分工匠负责,这样工匠便能专精其中一个步骤,不必万事学全才能制造兵器。这样的方式对于兵器工匠来说其实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如果将自己胸中的技艺化为数十道简单易学的程序,那么工匠入门的门槛就大为降低,官府对他们的依赖也减少了。但白翊杰上有严令,又亲自动之以情,说道将来大战凶险,国家能不能保住都在两说,这个时候再为自己的一点私心影响到武器制作的进程,甚为不智,又说道将来必定和北方胡人戮战连年,断然少不了对武器的需要,减少依赖云云简直是没影的事情,相反的,未来国家对工匠们的地位会是越来越重视了。

    经过了艰苦而细碎的努力,襄阳的军工生产终于能够跃上一个台阶,能够稳稳的超过北地工匠们的水平而略有超出了。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成绩,要知道北方战火连年,各地豪强将手下的匠户督管的十分严厉,若是兵器生产稍有差池,极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就是这样严酷的督促之下,他们生产的弓箭的水准依旧在重新整备过的襄阳工匠之下。这是因为蒙古军年复一年的激战,根本没有空闲来稳定武器生产的质量,为了弥补连年征战造成的巨大损耗,不得已只得采取部分用质量换取数量的原则,忍受兵器的质量的下滑来扩充数量。

    然而蒙古军中另有一桩好处,就是漠北本部的兵丁和周围部分蕃族军队会自己制造弓箭、修补战甲,这是草原上必备的技能,自幼就开始学习的,他们制作自己使用的盔甲弓箭,一定是用了十成十的心力,所以质量优良。而因为他们自己能制造武器,所以大战之余就地进行制造,根本不用担心武器的数量不够。汉军诸将也鼓励自己的部下向主家的战士们学习这种长处,但显然汉地兵士跟南朝兵士一样是农民出身。南朝兵士不会干什么,他们一样不会干什么。若说是一点优势,那是因为在北地民间素有尚武的习俗,而且经历了多年战火,使得他们成为经验丰富的士兵。面对南朝养尊处优且风气文弱的士兵们显得骁勇善战罢了。

    但他们面对郑云鸣亲自训练的由京湖农民和矿丁组成的精锐步兵时则是完全处于下风。土龙军中军、前军和背嵬军的弓箭手射术精强,在举着盾牌前进的蒙古汉军步兵队中接二连三的造成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