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章 新报社 新老板

么力气,做不了什么别的活计,在林子轩接手《香港人报》,本就不多的员工也走得几乎一干二净之后,他选择了留下。所以,他也是对报社的未来最关心的人,没有之一!

    “现在报纸一张多少钱?”林子轩问道。

    “一般都是一毛!英文报纸可能要贵一些。不过那也不是一般人买的!”罗嘉文对此了解的比较多。

    “现在各家报纸的销量都怎么样?比如说《新日报》。”林子轩又问道。

    “不是很好吧。不过那些都是大报,再差也比我们强的多。”李广生瞧了瞧林子轩的脸色,小心说道。他是原《香港人报》的记者兼编辑,无路可去,又不愿去做那些力气活,所以也留了下来。与林子轩、罗嘉文、辛荣辉构成了新《环球时报》报社的最初班底。

    “他们的报纸都是怎么卖的?”林子轩再次问道。

    “这有什么好问的?当然是每天专门有人到报社去拿报,然后跑到各个地方去卖掉了!”以前有报童,不过现在香港求生活不容易,报童已经被许多成年人给取代了。虽说还有,但已经失去了往日几乎一统卖报业的地位。罗嘉文当过一段时间的副总编,另两人也都是“资深”报业人员,当然知道这个途径。

    “那咱们能不能找到愿意卖《环球时报》的?”林子轩继续问道。

    “其他的报纸给那些卖报人的时候就会打折扣,还可以退货,《香港人报》原先就没什么人愿意看,就算愿意退货,也没几个卖报的乐意白辛苦一趟。他们宁可自己多拿几份能卖出去的。以前李主编的时候,除了几个相熟的报童可以免费领报,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咱们自己人出去卖。只是咱们的销量本来就不大,倒也不嫌人少。”李广生答道。

    “这也就是说,如今咱们搬到了这里,更加不可能有什么人愿意来领报,然后帮我们卖出去。是不是?”林子轩又问道。

    “你才想到这些?我早就告诉你搬到这里不行虽然这里是个好地方,但是你别忘了《环球时报》是一个全新的报纸,一个重新开始的报纸……现在后悔了?”罗嘉文生气地说道。他原本想着让林子轩直接到石硖尾去再租几间棚屋,直接就在那里办报。至少,石硖尾人口够多,又由弥敦道连着旺角、油麻地,就算销量再差,也能有个几百份的保底,不至于一无所获。而且,石硖尾、油麻地这些地方有许多大陆来的难民,这些人都无比的关心大陆的局势。而林子轩在这些方面明显具有相当高的见识,如果表现好,再现当初《香港人报》日销量几千份的辉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