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山中宝

定住,再用船将钢丝绳运送到对岸,紧紧固定在早已经打好的水泥墩上。

    在靠近下杖子村的河岸一侧,建造了两个高大坚实的水泥墩,一高一低。低水泥墩通过钢丝绳与石崖上相连,高水泥墩正好通向杨杖子一侧的大路,都有一定倾斜角度,形成来往两条溜索。

    其实,这种溜索叫做陡溜,有一来一往的两根溜索,倾斜度大约25度,靠着这一头高、另一头低的倾斜度,倏地一溜而过,互不影响。在原来的计划中,只有一条通向山外的溜索,但考虑到村内购买平时的生活用品也不方便,便索性又拉了一条通向村里的溜索。

    在经过几番测试之后,发现溜索却没有多大危险隐患,便准备投入使用。对于全镇来讲,这种事情微不足道,也只能在小范围内祝贺一下,当然不方便举行什么盛大仪式。

    至于镇上的主要领导根本没有露面,只是打电话应付了事,杜远舟以及其他明白的人,大都可以理解,这里面毕竟有其内在的原因。

    虽然说,成功架设溜索,对于杨杖子村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喜事,毕竟解决了运送货物的燃眉之急。

    但相比以前安全便利的大桥,这无疑是一种无奈之举。

    因此,除了建设期间,主管经济的副镇长恰巧到下杖子村办事,到建筑工地打了一个照面,其他领导连影子都没见到。

    -------------------------------------------------

    “张大春家,干松蘑一百九十斤……”

    “张大春家,干木耳一百三十斤……”

    “王秋生家,核桃五百六十斤……”

    “王秋生家,干木耳一百八十斤……”

    看见姐夫陈乔元一边高兴地使劲唱着诺,一边在卖货的村民帮助下,将一袋袋山货放在台秤上过秤,杜远舟心情一片大好。

    两个雇来的体格壮硕的中年汉子,正将一袋袋搬到村委会的闲屋中。

    在台秤一侧,杜红霞正认真地记着帐,将每一家山货品种、数量、钱款都记录下来,然后交给卖货的村民签字,以后统一结算。

    为了怕村民担心他们赖账,杜红霞也写个欠条,交给村民保管。

    面对热闹场面,杜远舟心中掠过一丝缅怀和亲切,前世陈乔元尽管很努力,可惜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因此,姐姐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虽然在自己帮助下,后来稍微好了一些,但仅仅黏吃黏穿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