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对敌发起进攻。”赫连壁默然良久,冷喝道。
臧衍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渠道,赫连壁并不全然相信,边军覆灭之后,臧衍的人已经悉数暴露,而刚刚进入河套的秦军主力部队军纪严谨,根本不是臧衍所能打探到的。作为部落的首领,赫连壁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
另外,赫连部落内部将卒心态的变化,也让赫连壁不再迟疑,从千里之外的北海,转辗来到河套,已近三个多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士卒已经有了思乡的念头,军心不稳,又如何取胜敌人?
所以,对于赫连部落来说,其实速战已是唯一选择。
好在,赫连部落在一个月前,刚刚从高奴回撤到河套,对于这一带的地形地貌并不陌生。既然攻打秦军甬道的军事动作不能再拖延,那就不得不冒险一搏了。
唯一让赫连壁忌惮的是,秦军甬道上的布防让人捉摸不透,每隔二十里秦军会有一个补给点,在这个大一点的补给点上,一般会留驻约有六、七百人的守军,这支小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阻挡匈奴人进一步对甬道破坏的关健。
有了这支及时出现的秦军部队,匈奴骑兵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甬道的破坏就变得很困难,毕竟,匈奴骑兵擅长的是野战,而不是如何将秦人的坚固甬道变成一堆废物。他们或许可以焚烧木栅栏,可以将圆木烧得焦炭,但这并不影响甬道的通行,秦军辎重兵只需要再拉来几辆大车,就可以在一刻钟之内修补好所有的破坏地段。
义渠。
秦军甬道上的重要节点,匈奴人最终认定的甬道攻击目标。这个地方位于白泥井与高奴城的中段,又是无定河的上游源头,周围水草丰盛,就算是进入了冬季,被水源滋润的草原也还有点点的绿色,非常适合草原部落的歇息。
能够在攻击对手的同时,让自己获得进一步休整保存实力的机会,这是赫连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为此,他不惜与臧衍差一点反目。不得不承认,赫连壁的战场解读能力称得上上乘,在漫长的甬道上,要找到秦军最为薄弱的一个支点很不容易,有些地方看似破绽,也有可能是秦军布下的陷阱。
从十一月上旬开始,整整七天时间,赫连部落对义渠一带秦军甬道发起了多轮的试探性进攻,战局的演变让赫连壁脸色铁青。
匈奴骑兵的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倒在冰冷的地面上,他们有的向前扑倒,有的干脆仰天不甘的看向蓝天,一次次勇猛的冲锋,换回来的不是突破秦军防御、占领这个补给地的欢呼声。
臧衍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渠道,赫连壁并不全然相信,边军覆灭之后,臧衍的人已经悉数暴露,而刚刚进入河套的秦军主力部队军纪严谨,根本不是臧衍所能打探到的。作为部落的首领,赫连壁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
另外,赫连部落内部将卒心态的变化,也让赫连壁不再迟疑,从千里之外的北海,转辗来到河套,已近三个多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士卒已经有了思乡的念头,军心不稳,又如何取胜敌人?
所以,对于赫连部落来说,其实速战已是唯一选择。
好在,赫连部落在一个月前,刚刚从高奴回撤到河套,对于这一带的地形地貌并不陌生。既然攻打秦军甬道的军事动作不能再拖延,那就不得不冒险一搏了。
唯一让赫连壁忌惮的是,秦军甬道上的布防让人捉摸不透,每隔二十里秦军会有一个补给点,在这个大一点的补给点上,一般会留驻约有六、七百人的守军,这支小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阻挡匈奴人进一步对甬道破坏的关健。
有了这支及时出现的秦军部队,匈奴骑兵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甬道的破坏就变得很困难,毕竟,匈奴骑兵擅长的是野战,而不是如何将秦人的坚固甬道变成一堆废物。他们或许可以焚烧木栅栏,可以将圆木烧得焦炭,但这并不影响甬道的通行,秦军辎重兵只需要再拉来几辆大车,就可以在一刻钟之内修补好所有的破坏地段。
义渠。
秦军甬道上的重要节点,匈奴人最终认定的甬道攻击目标。这个地方位于白泥井与高奴城的中段,又是无定河的上游源头,周围水草丰盛,就算是进入了冬季,被水源滋润的草原也还有点点的绿色,非常适合草原部落的歇息。
能够在攻击对手的同时,让自己获得进一步休整保存实力的机会,这是赫连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为此,他不惜与臧衍差一点反目。不得不承认,赫连壁的战场解读能力称得上上乘,在漫长的甬道上,要找到秦军最为薄弱的一个支点很不容易,有些地方看似破绽,也有可能是秦军布下的陷阱。
从十一月上旬开始,整整七天时间,赫连部落对义渠一带秦军甬道发起了多轮的试探性进攻,战局的演变让赫连壁脸色铁青。
匈奴骑兵的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倒在冰冷的地面上,他们有的向前扑倒,有的干脆仰天不甘的看向蓝天,一次次勇猛的冲锋,换回来的不是突破秦军防御、占领这个补给地的欢呼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