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七章 追杀大月氏

大了决策层面的风险。

    “各位臣属,今日所议之事,本王以为,根源不在于是否需要考核。或者考核要不要依令而行,根子在于办一件事,实际需要多少人力,而这些人力一旦提供了,能否完成预期的目标,我想这才是最关健的。这件事,是本王错了——!”李原虚心检讨道。

    陈平、李政、关跃一愣,他们没有想到。李原听了半天,不仅没有作出倾向性的结论,反而自己承认有错,说实话,这是他们几个开始申辩之时没有想到的。

    不知不觉中,随着李原地位的巩固,随着他由侯成为王。随着大秦的子民越来越把李原当作新皇帝,陈平等人下意识里,开始把李原的话当作圣旨,没有人会去想。李原的这个决定是正确还是错误。

    这是人性的悲哀。

    就算是再过去二千余年,情况也依旧如此,就算是那些高喊着民主自由的国度,在涉及到利益时,也一样会变得实际起来。而更好笑的是,二千年后,在秦国南境的一个国家,还有下台的政党高喊着民主上街游行暴乱,目的却是要推翻一个民选的政府。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

    “关于有些地方官员不足的问题,请陈相回去与各司统筹一下,由各郡、各司上报需求人数,不过,具体核定多少人员,必须由御史丞、御史中丞协同一起商定,有异议的,先以丞相府意见为准,以一年为试用期,若一年过后业绩突出者,可留用,若可用可不用者,则调任或清退,汝等看这样可好?”李原继续道。

    “武王所说,可行。不过,一年过后的业绩考核,需报送武王审阅后方可确认。”李政想了想,点头道。

    国家之法。

    在于森严,在于执行。李原把最终的监督权放在了御史台,也就是承认了法家学说的重要,所以,李政并无不满意的地方。

    “武王,吾等即告令通报各郡、各司,一定抢在农事之前,将条陈一一对照送上,不误了国事。”陈平亦点头道。

    丞相之职,主要就是让百官按照政令执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不是与御史们斗气,既然李原同意了增员的意见,他自然不会再节外生枝。

    内政事务的争斗。

    不比军事上的血淋淋,而更多的体现在这种关于一项政策、措施的不同意见上,而在其背后,则是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李原在结束朝议的时候,禁不住长出了一口气,秦国现在还处于上升期,各类矛盾就已经开始显现,一个处理不及时,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