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洋舰队则联合起来,要求首先解决日本,这方面还得到了已经退役的林建藩将军有支持。虽然共和军中倾向首先解决日本的人不少,但总统林铄却否决了这个计划:“日本人是癣疥之疾,闹不出什么大事,他们的陆军缺少装甲武器,共和军目前足以防御日本人的进攻,只要战场上他们不能形成突破,就不会有太大的威胁。而俄国人则是心腹之患,如果任其轻易地重返西伯利亚和中亚,以其拥有的陆军装备,将对共和军形成巨大的威胁,我们不得不长期把一半的兵力用在防御苏俄的进攻上,这对今后的长期战争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总参谋长林镕也继续说道:“俄国人这次在中亚投入50万的兵力,而不是将苏俄红军全部投入战场,这表明俄国人也没准备好与共和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如果我们不能趁现在就把俄国人赶回乌拉尔河以西,那么在两、三年内,苏俄红军将会得到很大的增强,到时再想战胜他们,将会更加困难!”
苏俄红军在1925年停战协议签订后,并没有进行多大的裁减,在图哈切夫斯基出任红军参谋长后,开始大规模进行机械化改造。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其实本质上与古德里安的装甲兵集团作战一样,都是依靠坦克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然后歼灭。
不过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德国陆军目前刚刚打破《凡尔赛条约》所设的牢笼,兵力增加到了三十万人,而图哈切夫斯基手上却有近四百万的红军,所以他的大纵深理论涉及的战役范围更大,使用的装甲兵数量也更多。
共和军自己的装甲兵运用理论更接近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战术,因为中俄两国从兵力数量和作战范围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过,由于1936年进行的大清洗中,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改革派军官大部分被逮捕和枪决,这让这很大程度影响了红军的战斗力。
俄国人的进军速度很快,并且出动了3000辆坦克和4000多架飞机,共和军三个集团军目前在节节后退,苦苦支撑,只是利用共和军稍占优势的空中力量在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共和军紧急从山西和华北抽调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三十六集团军增援中亚,蒋承越只能放弃阿富汗作战计划,从南线抽调第一集团军回师中亚。
二月下旬的中亚草原已经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冰雪消融,潮润的草原上杂草生出嫩绿的新芽,给一望无迹的莽莽戈壁披上一层淡淡的绿装。
一八零师组建刚刚不到两个月就被派到了前
总参谋长林镕也继续说道:“俄国人这次在中亚投入50万的兵力,而不是将苏俄红军全部投入战场,这表明俄国人也没准备好与共和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如果我们不能趁现在就把俄国人赶回乌拉尔河以西,那么在两、三年内,苏俄红军将会得到很大的增强,到时再想战胜他们,将会更加困难!”
苏俄红军在1925年停战协议签订后,并没有进行多大的裁减,在图哈切夫斯基出任红军参谋长后,开始大规模进行机械化改造。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其实本质上与古德里安的装甲兵集团作战一样,都是依靠坦克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然后歼灭。
不过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德国陆军目前刚刚打破《凡尔赛条约》所设的牢笼,兵力增加到了三十万人,而图哈切夫斯基手上却有近四百万的红军,所以他的大纵深理论涉及的战役范围更大,使用的装甲兵数量也更多。
共和军自己的装甲兵运用理论更接近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战术,因为中俄两国从兵力数量和作战范围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过,由于1936年进行的大清洗中,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改革派军官大部分被逮捕和枪决,这让这很大程度影响了红军的战斗力。
俄国人的进军速度很快,并且出动了3000辆坦克和4000多架飞机,共和军三个集团军目前在节节后退,苦苦支撑,只是利用共和军稍占优势的空中力量在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共和军紧急从山西和华北抽调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三十六集团军增援中亚,蒋承越只能放弃阿富汗作战计划,从南线抽调第一集团军回师中亚。
二月下旬的中亚草原已经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冰雪消融,潮润的草原上杂草生出嫩绿的新芽,给一望无迹的莽莽戈壁披上一层淡淡的绿装。
一八零师组建刚刚不到两个月就被派到了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