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以农为本

,还是没有多少人肯将资金投入到实业中。

    还是做买办来钱容易。

    办工厂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人才奇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甚至是连熟练的技术工人都不好找。

    江苏沿海,由于长江和黄河古道河水带来的大量泥沙淤积,海滩每年都会按三、五十米甚至更高的速度延伸发展,形成大面积的沿海或沿江荒滩。张謇在甲午战争时由于督办地方团练,见到海门等地的大片荒滩就动过围滩兴垦的念头,不过当时由于财力不继,只得作罢。

    现在张謇算是手中有了资金,而且还有林铄这么一个大财东在身后鼎力支持,在刘坤一的支持下,朝廷于庚子年秋同意其在通海等地围滩兴垦。

    在林铄的支持下,张謇集资一百万两白银,创办“通海垦牧公司”,林铄这次不知怎么却一反常态,出资六十万,控股垦牧公司。经过一年多清理产权,通海垦牧公司取得了通海两地九万公顷沿江荒地的产权及崇明岛约两万亩滩涂之地。

    林铄与负责勘测的江导岷等人骑马沿着崇明岛转了一圈,清末时的崇明比后世要小一半,大约有四百多平方公里左右,策马而行,岛上荒滩距江边约有三、四里地,土质还算肥沃,不过到处芦苇丛生。

    要想将这些滩涂变成良田,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进行围堤造田,在这个年代,这一切都要人工手挖肩抬来完成。

    林铄知道,仅仅一个崇明岛,后世的人口就有六、七十万,而不是现在岛上只一万余人,包括通州、海门和启东等地,可以养活上千万人口,如果将这些人口有效地组织起来,这将是一个且有很强大凝聚力的团体,如果运用得当,将足以左右天下。

    数百万的垦民,足够提供二十万的合格兵源,林铄骑在马上,心底涌起一阵豪情,也许今后的道路,就将从这片土地上开始。

    从吕四到通州,林铄整整转了一个多月,这才回到了唐家闸的大生纱厂。

    见到张謇后,马上商议起了屯垦事务,两人对于屯垦的方式略有分歧,但经林铄详细讲解,张謇立马体会到了这种类似后世军垦的方式其中的优点来,人员统一管理调配,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做成更大的事情。

    随后提及具体实行,便觉出头绪繁多,首先是招募垦民,好在现在大清国游民很多,这个倒不是很发愁,按照林氏义庄的方式,管吃管住还每月发给零用钱,只怕会有饥民打破头都想挤进来。但还是有许多准备工作要提前进行,比如开荒围堤所使用的工具、推车等,围堤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