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盛宴的开端(二)

许多欧洲国家。但长期以来,华美商品对欧洲传统商品市场的侵蚀一直在加大。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华美商人绕过欧洲中间商直接进入西欧后,更多品种、更物美价廉的华美商品就给类似西班牙和法国这样的欧洲传统农业大国带来冲击。并引起了部分法国手工业主的强烈敌意。

    对于已经不得不割舍大量商业垄断利益来获取华美支持的西班牙来讲,借助若干贸易协议和外交条约,西班牙和华美之间还有许多更柔和的手段来缓和彼此的贸易冲突。但对于和华美的外交关系逐年降温的法国而言。多年积累的利益冲突就如持续发炎的伤口一样迅速恶化。

    关于弗罗里达半岛拥有权的政治争执,终于蔓延到了大西洋贸易领域,而其中看似最不起眼的冲突,就发生在华美对法国的染料贸易上,其中又以印度靛蓝为代表。

    在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中,红色和黄色染料都不缺乏,却惟独没有绿色染料,而蓝色染料却可以合成绿色染料,甚至它还是黑色和紫色染料配方的主要来源。在印度靛蓝进入欧洲人的视线之前,欧洲还是种植菘蓝来获取靛蓝染料,但菘蓝的靛蓝产量很低,导致靛蓝这种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天然蓝色染料价格奇贵。

    无论科学发展意识如何超前,高级人才的短缺使华美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先天短板,近代工业生产根本无法做到全领域包圆状态。在染料人工合成应用方面,由于石化工业的短板,华美的相当部分的染料工业依然还停留在天然染料层面,每年从欧洲进口的各类染料的数量也很可观。

    以马提尼克岛为代表的华美加勒比海外州,无疑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印度靛蓝的完美种植地。1640年,加勒比州的印度靛蓝成功实现规模化种植加工,从那时起,华美就摆脱了对高价欧洲靛蓝的进口,反而一举成为靛蓝出口国。

    虽然印度靛蓝的种植和加工属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利用几乎无成本的“战俘劳役”,华美在印度靛蓝上能获得极大的量价优势。

    但历史上,欧洲的菘蓝种植园主对单位产量更高、价格更便宜的外来印度靛蓝是深恶痛绝。例如在英格兰,印度靛蓝被长期污蔑为有毒;在德意志地区,染坊工匠们甚至必须发誓从不使用这种“魔鬼的染料”。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从事远洋贸易的欧洲商人,不得不经常在他们的靛蓝商品来源上作假。

    光是去年,华美商船运抵欧洲的天然靛蓝,就超过了五万公斤,其中至少三分之二出口到了织物染印大国的法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