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开枝散叶

    迁徙流民屯垦地广人稀的琼州,早已证明效果突出,还是得到崇祯皇帝首肯的老政策。要是往日,赵有恒接到表态后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大部分难民分流送进琼州安顿,依靠如今工农大兴却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琼州来解决流民隐患。但偏偏此时,刘耀禹把东联集团募工的价码抬出来做比较,一瞬间就显得琼州士绅做得太抠门了。

    每募一个难民,还无论男女老幼,广东巡抚衙门就能收到二两银子和一石稻米,一算不打紧,再算就让赵有恒不得不认真考虑。不说多了,只要让东联集团从广州城北拉走五万难民。就是十万银子和五万石粮食!有了这么一大笔钱粮,那不光明年的新军粮饷压力大减,眼下还能迅速解决难民的赈济问题。

    仔细盘算了很久,赵有恒才不动声色地摊开了笔墨,当着小舅子的面开始写信,一边嘴里还轻声说着:“既然南海商号和王老大人愿意分忧,自然是求之不得,少不得本官还得书信一封言谢一番。湖广一带百姓极善农事,对琼州而言亦是大事所需。若能备齐舟船,本官当上报朝廷并着人安排……东联集团若想雇工或募农屯垦南洋。倒可等百姓安顿琼州之后,与沈大人再议……”

    几十万的湖广、江西或两广流民,赵有恒可不敢轻易放任外洋番夷指点。说好听点,是以工代赈,分流减压,说不好听点,这种行为和那些成天在广州城里游荡、勾结海商往海外偷偷贩卖猪仔的“人牙”几乎没啥区别。

    名义上全部以朝廷迁徙流民入琼的老政策来掩人耳目,流民以送入琼州为由离开广州,至于之后的事。就和自己无关了。所得到的钱粮,就当是南洋海商乡绅对朝廷的捐纳。

    做官到这个程度,该油滑的时候,也是迫不得已的。至少自己不能让两广总督沈犹龙抓到大把柄。再说这些年琼州一直在公开引入流民屯垦,每年也有大量活不下的两广州县百姓跑去琼州或是香港做雇工讨生活,两广总督沈犹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真正干预过。

    打定主意后,赵有恒顿时笔下如飞。很快书信就完成,一封交给刘耀禹送给定安王家,另一封。则准备快马送往肇庆的两广总督府。

    ……

    一周后,上万名来自广州的难民登上船只,然后半天之后又进入了华美香港总督区的西郊码头。一下子涌进那么多人,香港总督埃尔森不得不向才抵达香港不过两天的国防军东方旅第一营的官兵求助。

    在广州府地界停留的难民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为运输这一批难民,南海商号和东联集团都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