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章 新式突击步枪(三更)

阵地的火光常被敌方所利用,特别是在夜间和连续射击时,强烈的火光使阵地暴露无疑。

    由此,战争要求解决枪口、炮口火焰的问题已经显得非常迫切。而最早的解决办法是在发射药中加入消焰剂,这是一种化学消焰法。法国人首先用在机枪弹药中,接着德国人也用在火炮发射药中。

    消焰剂主要是有机盐类和其他化合物,最常用的是碱金属盐如硫酸钾、亚硝酸钾等。消焰剂能阻止火药中可燃成分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能提高可燃气体的点火温度,使可燃气体不易被点燃。消焰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枪、炮口焰,但它却使枪、炮口烟增加了,并使弹道性能变差。

    这种化学消焰法直到一百年之后,也仍处于研究阶段,虽然取得新的进展,但距离实用还有很远的路程。

    在膛口安装机械式消焰器是抑制枪、炮口焰的物理方法。最早的消焰器是在研制炮口制退器时,发现有的结构对消焰有利,于是一种叫遮光罩的圆锥形装置成了最早的消焰器,但它只能对初次焰和炮口辉光起作用,因此只是部分地遮避枪、炮口焰。

    “一战”,对消焰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进展不大。这时的消焰器主要是锥形的,它曾被广泛地应用在机枪和小口径炮上,例如捷克zb26轻机枪和zb53重机枪采用的消焰器,以及苏联dp机枪、德国g34和g42机枪的消焰器等等。

    日后的g34和g42机枪的消焰器还兼有助退器的作用,它是靠枪口端的一个小气室使高压燃气对枪管起助退作用的,这是管退式武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这时的消焰器性能均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当时人们对枪、炮口焰产生的机理了解不够,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测试手段。

    在原本的时空里,直到“二战”结束之后,美国、联邦德国和苏联等国对膛口焰的形成机理及抑制技术做了长期系统的研究。这一时期,除了改进锥形消焰器外,还出现了各种类型消焰器。现代消焰器已能较显著地消除膛口焰,有的甚至在夜间射击也不易暴露阵地。

    但他们所没办法的事情,钟泱麾下的常胜他们却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原因无他,智能工厂所提供的虚拟环境模拟系统,可以无限次还原一些实验需要观察的物理现象,甚至还可以极度细化,便于科研人员展开分析和理论总结。

    虽然每次实用都要支付权限值,可取得的成果却也让钟泱感到欣慰,物有所值。

    哒哒哒

    平端着25式突击步枪,钟泱正亲身进行着试射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