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五章 治粤之绩(二更)(平安夜快乐)!

为“挂**的假招牌”。而这些仗义入粤吊民伐罪,并被孙大炮称为“各将领都有**思想”的滇、桂各路勤王豪强。后来更是在陈炯明部避居惠州而东征军久攻不克,孙中山仙逝北京未几,即与1925年5月跟老孙的黄埔子弟兵大打出手。这等乱象给粤省民众的观感,实有如狗咬狗一嘴毛。

    在初办时原为维持治安与警察分工,可以补助警察力量。孙逸仙于1923年也即是今年年对商团演讲,要他们参加**,不要脱离政治,独树一帜。强拉入伙,不从就扣上政治大帽,然后就说人家是反**,这是惯用伎俩了。

    这不,**党自己办的报纸上,就大肆宣称但买办陈廉伯、陈恭受等“列强走狗”受英帝国主义者指使,利用商团反抗**政府,企图叛变。起因是1923年的5月,广东省长杨庶堪拟征收广州铺底捐,以充军饷,广州商团竟鼓动商人罢市,杨省长依照商人要求,准予缓和。

    当时正好恰逢沈鸿英叛乱,**党也在拉壮丁当炮灰,因此认为不适宜过于得罪商团,这才选择了妥协。这下子陈廉伯脑袋发热,认为****可欺,结果是摆出了一副得寸进尺的强硬态度。

    这种不给面子的举动,孙逸仙哪里能忍?要不是内忧外患,加上军校的筹办还未完成,早就尽起大军兴兵讨伐了。里有什么的,随便编个叛逆谋反就可以了。也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党自己是信得。

    如果仅仅是一个“铺底捐”,广州商团就如此不计后果地嚣张而不给大炮哥面子,那真是太不应该。但这绝不是广州商民太没商业头脑,为一点捐税而押上全体工商界的身家性命。事实是孙大炮驱陈之后,滇、桂、豫、湘等各路大元帅府请来的雇佣军,借勤王之名入粤发横财,粤省工商界被多番盘剥搜刮。

    客军初入粤境,孙大炮常激赏之为吊民伐罪的正义之师,这打仗拿好处是惯例啊,买东西还吃回扣呢。何况是为你大元帅打仗?不拿点好处怎么和弟兄交代啊?

    以孙逸仙的为人,自然是应下了,反正亏钱的不是他。更有甚者,就属**党捞钱最积极,效率最高。其他的军阀多少还要脸,毕竟还想着在南方混,太过分了传出去对名声不好。但**党却是百无禁忌,扯着**的旗帜,不服从的就污蔑为反**分子,是要坚决打倒的

    客军贪横,再加以大元帅府为筹措东征军费,增设税目捐项多如牛毛,尽加于粤省则堪称“罄室倾囊如卷土”。在驱走陈炯明后的几年中,罢市的发生频率,几如战事的枪炮声此起彼伏,而为官民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