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7章 诸葛瑾

��为东吴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安二十年,诸葛瑾出使蜀国,他和胞弟诸葛亮都是在办理公务时见面,结束后就旋即离开。

    在出使蜀国的那段时间里,从来没有在私下接触过,硬是做到了俗话说的“菜刀切豆腐——一清二白”,让人说不到他的闲话。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里讲到,周瑜通过孙刘联手击败曹操这件事,打心眼里佩服诸葛亮的超人才智,便请诸葛瑾出面,礼请诸葛亮为东吴效劳。

    诸葛瑾应允去做工作。诸葛瑾来到驿馆,以伯夷叔齐两兄弟就是饿死也不愿分开的故事来打动诸葛亮。

    诸葛亮明白哥哥来的用意,立马说道,我们两兄弟一同事刘皇叔,既不愧为汉臣,又能骨肉相聚,岂不两全其美吗?诸葛瑾掉头就走了。

    两兄弟其实都知道对方的态度,但诸葛瑾同时也明白,如果他不出面做工作,在周瑜和孙权的面前都不好交差,直接影响自己在东吴的信誉和以后的发展。

    安排的工作,不论有效或无效,都要积极去做,绝不能推委,做的结果如何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这正是诸葛瑾心思缜密之处。

    诸葛瑾回去告诉孙权,诸葛亮现在是刘皇叔的得力助手,他的事业和前途在蜀国,

    他不会背离蜀国来投东吴,正如我不会离开东吴,去投奔蜀国一样。

    诸葛瑾的这番话说得十分得体,不仅表明诸葛亮的一片忠心,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孙权大加赞许,多年之后孙权对此事记忆犹新。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亲自率领讨伐东吴的大军来到白帝城,先头部队已抵临川。

    东吴朝野十分震惊。在这严峻的时刻,诸葛瑾受命到蜀营去进行外交斡旋。

    他出发以后,大臣们议论纷纷,说东道西。

    元老张昭说,事情闹到这种地步,诸葛瑾知道没法做和解工作,朝廷硬是要派他去,他不便拒绝,借此肯定就去投靠蜀国了。

    兄弟加同事,其乐无穷哦。可是孙权不以为然地说,自己和诸葛瑾有生死之交,我不负他,他肯定也不会负我的,任何人都离间不了。

    没过多久,诸葛瑾回来了,弄得张昭羞惭而去。

    这件事充分表明了诸葛瑾深明大义,公私分明的精神。

    “同年冬十月,陆逊上奏劝谏孙权轻徭薄赋并减宽刑罚,于是孙权命令相关部门官员制定法规条文,”

    “并派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