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2章 秦妇吟秀才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蜀地崎岖的山路上,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一身青衫踽踽而来,嘴里吟诵着对江南的思念。

    江南的春天水碧天青,躲在画船里,在春雨的滴答声中悄然入梦,多么温馨的画面。

    他是在怀念江南吗?或许,他只是怀念江南那段青春的岁月。

    亦或许,他只是打着忆江南的名义思念着那个遥远的故乡。

    他就是韦庄,唐朝末年一个不走运的文人。

    “唐文宗开成元年,韦庄出生于京兆杜陵,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

    “韦氏家族兴于于汉代,繁荣鼎盛,在政治和艺术上人才辈出。”

    “韦庄祖上有唐睿宗时文昌右丞相韦待价,曾祖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家世显赫。”

    “然而,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再无复兴之日。”

    “玄宗逃至蜀地后,诗人流离,世家没落。”

    “韦庄出生时,韦氏家族已然中衰。”

    “自韦庄之父韦韫起,韦门氏族在政界文界都鲜有成就,默默无闻。”

    “韦庄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因此韦庄自幼勤敏刻苦、奋发好学。”

    “韦庄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幼时即能作诗,十分擅长艳语。”

    “咸通四年,韦庄曾在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府中当差。”

    “在韦庄成年参加科举考试时,却屡次落榜。”

    “在乾符二年,韦庄在长安准备明春应试时,在诗中表达了饱读诗书、故不甘久居人下的情感。”

    “韦庄坚持科举考试,尽力想以才学取仕。”

    “奈何唐末政治动乱,科举混乱,履试履败。”

    “僖宗乾符二年,韦庄移居虢州,恬静、迷人之景使韦庄暂时得到慰藉。”

    “这一时期,韦庄作品多写自己理想抱负与科举失败的心境,鲜少涉及社会面貌。”

    “广明元年,韦庄44岁,再一次落榜。”

    “同年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

    “韦庄陷于战乱之中,被困于长安,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韦庄离开长安奔赴洛阳。”

    “在相对稳定的洛阳,韦庄将滞留长安时所见所闻写成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