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态写照,极具历史意义。
“大历五年,依旧名落孙山的卢纶,住在了长安城的郊外,继续等待着踏入仕途的机会。”
“时隔两年,卢纶经元载引荐,终于得到了阙乡尉一直。”
“只是这个官职对于卢纶而言,并没有让他感到欢喜,反而让他充满惆怅。”
“元载引荐他,并不只是欣赏他的才华,而是为了给自己笼络文人集团。”
“好在不久之后,卢纶又受到了宰相王缙的赏识,此人乃王维之弟。”
“他之所以礼待卢纶,并非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团,他只是单纯出于对卢纶才华的欣赏。”
“大历十二年,卢纶的又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
“这一年,曾经提拔过他的两位宰相得罪,卢纶也受到了牵连。”
“虽说他很快就被无罪释放,可是他被朝廷罢官闲置,这让他空有功名而无实权。”
“其实大历时期的卢纶,诗作水平并不高。”
“自从他于永泰元年到达长安以后,往昔行旅诗的风格不再,对于他当时的生活背景有关。”
“长安城里生活着的卢纶,没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他,整日以文会友,每日宴会赋诗,于达官贵人门下写下了不少应酬之作。”
“未曾踏入仕途之前,卢纶的诗主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心情。”
“得到赏识以后,写的是一些形式主义,较为严重的应酬之中。”
“获罪牵连之时,则是表达自己心中的悲愤之情。”
“所以,卢纶在长安的这些日子,所写的诗缺乏感情和境界,只是为了迎合当下的一种形式之诗。”
“建中三年,他被贬为抚州长史,卢纶的从军生涯由此开始。”
“此后他亲眼目睹了藩镇叛乱的现实,他不再是那个困在长安城,困在文人狭小天地里的卢纶。”
“他从原来的世界走了出来,开始接触到壮气豪迈的军队生活。”
“这段人生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激起了他从军报国的壮志,卢纶的诗风、诗作内容由此发生变化。”
“卢纶的诗,终于从以前的形式诗开始向军旅诗转变。”
“从军途中的卢纶,所写之诗都以军队生活,还有军人豪情为主。”
“以前行旅诗中雄健高昂的风格又一次回归,他的组诗《和张仆射塞下曲》,是最有代表性的诗作
“大历五年,依旧名落孙山的卢纶,住在了长安城的郊外,继续等待着踏入仕途的机会。”
“时隔两年,卢纶经元载引荐,终于得到了阙乡尉一直。”
“只是这个官职对于卢纶而言,并没有让他感到欢喜,反而让他充满惆怅。”
“元载引荐他,并不只是欣赏他的才华,而是为了给自己笼络文人集团。”
“好在不久之后,卢纶又受到了宰相王缙的赏识,此人乃王维之弟。”
“他之所以礼待卢纶,并非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团,他只是单纯出于对卢纶才华的欣赏。”
“大历十二年,卢纶的又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
“这一年,曾经提拔过他的两位宰相得罪,卢纶也受到了牵连。”
“虽说他很快就被无罪释放,可是他被朝廷罢官闲置,这让他空有功名而无实权。”
“其实大历时期的卢纶,诗作水平并不高。”
“自从他于永泰元年到达长安以后,往昔行旅诗的风格不再,对于他当时的生活背景有关。”
“长安城里生活着的卢纶,没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他,整日以文会友,每日宴会赋诗,于达官贵人门下写下了不少应酬之作。”
“未曾踏入仕途之前,卢纶的诗主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心情。”
“得到赏识以后,写的是一些形式主义,较为严重的应酬之中。”
“获罪牵连之时,则是表达自己心中的悲愤之情。”
“所以,卢纶在长安的这些日子,所写的诗缺乏感情和境界,只是为了迎合当下的一种形式之诗。”
“建中三年,他被贬为抚州长史,卢纶的从军生涯由此开始。”
“此后他亲眼目睹了藩镇叛乱的现实,他不再是那个困在长安城,困在文人狭小天地里的卢纶。”
“他从原来的世界走了出来,开始接触到壮气豪迈的军队生活。”
“这段人生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激起了他从军报国的壮志,卢纶的诗风、诗作内容由此发生变化。”
“卢纶的诗,终于从以前的形式诗开始向军旅诗转变。”
“从军途中的卢纶,所写之诗都以军队生活,还有军人豪情为主。”
“以前行旅诗中雄健高昂的风格又一次回归,他的组诗《和张仆射塞下曲》,是最有代表性的诗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