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6章 诗奴贾岛


    再到武则天时期,进一步改进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科举录取人数,使得更多寒门子弟,甚至出身寒微的平民改变了命运。

    再到李隆基时期,宰相竟敢称野无遗贤。

    唐朝历代皇帝无一例外都十分重视科举,科举早已深入人心。

    贾岛是极用世的一个读书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累举不中第。

    贾岛因屡次科举不第耗尽家财,不得已出家为僧。

    还有一种说法是贾岛早年家境贫寒,生计无落,出家为僧。

    僧尼是免除租庸调,只交其他很少的税赋,几乎免除了赋税。

    而且寺庙是清净之地,很多僧人都很有学问,又管吃管住是读书的绝好地方。

    贾岛有一堂弟叫无可,也是诗人,与贾岛一同出家。

    贾岛还俗时曾与无可约定,将来仍然出家。

    然而还俗的贾岛积极入世,无可还曾写诗提醒他,不要忘约。

    虽说嘴上说未忘约,但身体却很诚实。

    他骑上毛驴,一生都在大都市的寺庙和科场之间挂单游走。

    贾岛作诗十分认真努力,努力到自己都感到了痛苦,所以被称为苦吟诗人。

    在长安的贾岛去拜访朋友李凝,朋友李凝居住在一处清幽之地。

    贾岛沿山路找了半天,才好不容易踅摸到李凝的家。

    当时天色已晚,一敲门又无人应,得知朋友不在家,内心有所失落。

    但此刻宁静的夜,皎洁的月光,敲门声惊起的小鸟,令贾岛诗兴大发,遂题诗一首。

    第二天,贾岛骑着驴在回长安的路上,他回味着昨夜的即兴之作。

    总觉得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

    他骑着毛驴,一边反复吟咏,一边用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就这样他来到了长安城的大街上,路人看到这样一个和尚,都觉得很好笑。

    此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走了过来,众人马车纷纷避让。

    贾岛却还在沉迷推敲,比划着手,直接闯进了仪仗队,被人拿下。

    韩愈一问情况,没有难为贾岛,还帮他分析了诗句,建议用敲字好。

    夜深人静,敲门有响声,静中有动,活波些,更有诗味。

    从此,千里马贾岛和伯乐韩愈成为了朋友。

    贾岛结识了韩愈,便在韩愈的劝说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