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3章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徐光启考中进士后不久,有一次去看望利玛窦。

    利玛窦谈道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有一本拉丁文著作,名叫《几何原本》。

    在欧洲影响深远,可惜要译成汉语很难。

    徐光启见既然有这样的好书,当即表示不管有多么困难,也要把它翻译成中文。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徐光启一离开翰林院,就赶到利玛窦那儿。

    由利玛窦讲述,徐光启笔译。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译名从无到有,全部靠徐光启去体悟创造。

    不可思议的是,徐光启的许多译名十分恰当。

    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如今数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徐光启在三百年前定下来的。

    历时一年,《几何原本》译出六卷,刊印发行。

    徐光启抚摸着书,感慨这部光辉的数学著作在此后的百年里,必将成为天下学子必读之书,但到那时候只怕已太晚了。

    只是可惜,历史比徐光启预感的更悲哀。

    明朝覆亡,清朝建立,权力更迭之际,科学再度被打入冷宫。

    不但书的后半部分迟迟不能翻译,就连徐光启已经译出的上半部分也不再发行。

    直到晚清废科举、兴新式学堂时,几何学才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相比徐光启发出的百年之叹,又晚了近两百年。

    “在不设宰相的明朝,俗称阁老的内阁大学士,实际上手握相权。”

    “名称换来换去不打紧,宰相的权力,那是换汤不换药的。”

    “松江小地方的一个寒门子弟徐光启,坐到这个位子上,的确不容易。”

    “第一步,19岁的徐光启考中秀才。”

    “于是摆脱了务农的命运,可以在私塾教书为生。”

    “这一教就是16年,直到碰到了赏识他的恩师。”

    “徐光启才时来运转,中了会元,迈出了第二步。”

    “等到徐光启考上万历皇帝的进士时,已经42岁了。”

    “至此,入仕的三部曲总算大功告成。”

    “徐光启到北京后,先在翰林院打了个前哨,接着就到礼部上任了。”

    “从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皇帝不停地换。”

    “徐光启的官做得也不大顺,三起三落。”

    “可是技术型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