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百姓均没有欺诈行为。
但魏征指责他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
原来他刚即位时,就下诏说过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一律免除。
可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
他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理应也是官家之物。
还有他下令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钱,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
不久又有敕令,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
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不能没有责怪之意。
现在是既征收租钱,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徭役。
另外与他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
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并不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
也正是因为魏征的这些谏言,他才明白自己之前的过错。
他以前认为魏征比较固执,怀疑魏征不通达政务。
在魏征指出过错后,他才发现魏征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
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道怎么办,国家就不能得到治理。
“贞观元年十一月,岭南部落首领冯盎、谈殿等人互相争斗,很久没有入朝。”
“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李世民命人征发江岭数十州兵马大举讨伐。”
“魏征劝谏李世民,中原刚平定,岭南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瘟疫,不可驻扎大部队。”
“且冯盎反叛的情状还未形成,不宜兴师动众。”
“李世民疑惑上奏冯盎谋反者络绎不绝,为何说反叛的情况还没有形成。”
“魏征解释冯盎若反叛,必然分兵几路占据险要之地,攻掠邻近州县。”
“现告发其谋反已有几年了,而冯氏兵马还没出境,这明显没有反叛的迹象。”
“各州府既然怀疑冯氏谋反,陛下又不派使臣前去安抚,冯氏怕死,所以不敢来朝廷。”
“若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便可不用劳动军队使他顺从。”
“随后李世民派官员持旌节往岭南慰问冯盎,冯盎则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着使臣返回朝廷。”
“李世民称赞魏征只建议派遣一个使者,岭南就得以安定,胜过十万大军的作用。”
“贞观二年十月
但魏征指责他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
原来他刚即位时,就下诏说过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一律免除。
可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
他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理应也是官家之物。
还有他下令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钱,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
不久又有敕令,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
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不能没有责怪之意。
现在是既征收租钱,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徭役。
另外与他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
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并不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
也正是因为魏征的这些谏言,他才明白自己之前的过错。
他以前认为魏征比较固执,怀疑魏征不通达政务。
在魏征指出过错后,他才发现魏征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
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道怎么办,国家就不能得到治理。
“贞观元年十一月,岭南部落首领冯盎、谈殿等人互相争斗,很久没有入朝。”
“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李世民命人征发江岭数十州兵马大举讨伐。”
“魏征劝谏李世民,中原刚平定,岭南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瘟疫,不可驻扎大部队。”
“且冯盎反叛的情状还未形成,不宜兴师动众。”
“李世民疑惑上奏冯盎谋反者络绎不绝,为何说反叛的情况还没有形成。”
“魏征解释冯盎若反叛,必然分兵几路占据险要之地,攻掠邻近州县。”
“现告发其谋反已有几年了,而冯氏兵马还没出境,这明显没有反叛的迹象。”
“各州府既然怀疑冯氏谋反,陛下又不派使臣前去安抚,冯氏怕死,所以不敢来朝廷。”
“若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便可不用劳动军队使他顺从。”
“随后李世民派官员持旌节往岭南慰问冯盎,冯盎则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着使臣返回朝廷。”
“李世民称赞魏征只建议派遣一个使者,岭南就得以安定,胜过十万大军的作用。”
“贞观二年十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