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1章 千古谏臣魏征

度势,避免错过成大事的时机。”

    “李勣收到文书后便决意归唐,并开仓运粮,接济淮安王李神通。”

    “之后,窦建德率军攻打黎阳,魏征、李神通、李勣等人都被俘获。”

    “窦建德仰慕魏征的才能,又拜其为起居舍人。”

    李隆基:魏征,天下第一诤臣,太宗亦师亦友的良臣。

    他要是也能有魏征这样敢于直谏的良臣,安史之乱怎么也不会发生。

    魏征曾多次劝谏太宗,直言不讳,规劝太宗以尧舜为榜样,以秦、隋朝的暴政为借鉴。

    引经据典,督促太宗轻徭薄赋,兴文抑武,节俭勤政。

    并敢于坚持原则,直到太宗屈服。

    太宗与魏征之间的故事传为美谈,成为君臣肝胆相照的象征。

    太宗和魏征属于亦师亦友,两者相互成就。

    太宗雄才大略,心胸宽广开阔,具有容人之量,重要的是赏识重用人才。

    为了实现国富民强,太平盛世的愿望,迫切需要有才能的朝臣,帮助太宗改过自新指导他大有作为。

    魏征正是这样的人才,而且直言敢谏,不避锋芒,为国为君分忧。

    因此,太宗和魏征君臣一心,肝胆相照,相互成就,成为历史佳话。

    魏征之后,再无谏臣,成为空前绝后的名臣。

    此后历朝历代的名臣众多,但魏征这样的谏臣仅此一人。

    太宗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谏臣,才能时刻警醒自己,不至于犯下大错,这是让他最羡慕的地方。

    “公元621年,李世民带兵攻打窦建德,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窦建德就擒后,魏征也随着到了长安二次归唐。”

    “隐太子李建成听闻魏征的声名,便将其纳入麾下,掌管图书经籍,礼遇厚待。”

    “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勋见长,劝说李建成应尽早巩固太子之位,并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当时刘黑闼作乱山东,李元吉镇压失败。”

    “魏征建议太子李建成请战立功,同时可结交山东豪杰,使其地位更加稳固。”

    “武德五年十二月,李建成前往山东,采用魏征的建议。”

    “改用招抚政策瓦解了农民起义军,取得了胜利,并结交了山东豪杰,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公元626年,李世民取得玄武门政变的胜利。”

    “李世民问魏征为何要离间兄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