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7章 千古第一相管仲

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

    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

    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

    鲍叔牙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

    事情之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

    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

    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任谁都要羡慕,令他也是如此。

    “齐桓公二年,齐桓公想加强军备,被管仲言辞拒绝了。”

    “但是桓公不听,依旧修治军备。”

    “一次,宋夫人惹怒了齐桓公,齐桓公愤怒想要讨伐宋国。”

    “管仲觉得不可以,认为内政不修,对外用兵不会成功。”

    “齐桓公不听,果然起兵伐宋。”

    “各诸侯兴兵救宋,把齐军打得大败。”

    “齐桓公三年,管仲建议出兵问罪不遵礼法的谭国。”

    “谭国本来很小,力量十分微弱,结果很快就被齐国消灭。”

    “齐国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

    “齐桓公五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聊城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

    “遂国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

    “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

    “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

    “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鲁国也屈服了齐国。”

    “不久,齐国与鲁国和好,在山东东阿会盟。”

    “就在这次会盟中,发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

    “曹沫迫使齐国归还之前鲁国所有失地,齐桓公事后想反悔,但是管仲用大国不该失信让齐桓公归还了失地。”

    “齐桓公六年,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

    “谭、遂两国早已消灭,只有郑国还在内乱。”

    “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