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 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来自全国各级官员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之前,都要由内阁学士先行审阅,再把他们的批阅建议和处理意见连同原先的奏请文书一起送交皇帝钦定。”

    “这种被称为票拟制度曾经是明朝内阁最为重要的职责,也是内阁大学士们最核心的权力。”

    “但鉴于明朝内阁首辅权重的教训,康熙授予大学士的权力极为有限。”

    “在康熙建立的权力格局中,没有实权的内阁成为名义上的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最高机关。”

    “但在尊崇满洲的既定国策下,议政王大臣会议仍然保留了奏军国重务的特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手中的皇权,康熙开始尝试从明朝承袭的政治体制中寻求突破。”

    “在乾清宫广场南侧有一排房子,是在紫禁城之中唯一比军机处更接近大内的场所。”

    “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从翰林院内选择了博学善书的年轻汉族官员,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新的办事机构南书房。”

    “南书房原本是康熙皇帝读书的场所,而入职南书房的官员们每日的工作,便是陪伴皇帝讲今论史。”

    “尽管康熙曾多次告诫,入值南书房的官员们不得干预外朝处理的政务,但是有时也让他们参与特颁诏旨的草拟书写工作。”

    雍正对于顺治爷和康熙爹的事迹了解得比较多,因此可以深刻明白每一件事背后的用意。

    那时候顺治爷突然去世,新立的父皇年纪太小,还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很现实的就需要一些年老的大臣来辅佐。

    由于顺治爷汉化比较严重,满州的王公大臣对这一点很不满意。

    这些王公大臣会利用父皇即位这样一个契机,加强和突出王公大族的权力。

    而顺治爷给父皇指派的四个辅政大臣都是为大清出过大力的,也特意让他们四人制约议政王大臣的权力。

    只不过后来鳌拜嚣张跋扈,一个人大肆专权,危害皇权。

    所以父皇长大了之后,就把鳌拜灭了。

    父皇为了加强皇权,专门组建了一个南书房。

    入选到南书房的这些人,挑的好多都是一些文学水平很高的汉人。

    一开始就是陪父皇一起讨论学问,后来就逐渐发展到了让他们参与机密。

    所以从父皇中期以后,参加中枢决策的就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内阁,还有南书房。

    这三者既各有分工,又互相掣肘,最后的权力还是集中在父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