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84. 幸亏有备

    恭亲王常宁的脾性,向来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然而大事上并不糊涂。常宁心知肚明,此刻再牵扯出侍卫统领素马兰很没必要,即使让他自己到刑部衙门承认过失、领了杖责,估计旁人皆会以为他是代主受过。何况这“御下不严”也是一项连带,于恭王府声名上也没有讨便宜。素马兰毕竟是常宁心腹,他若实打实受了一百五十下廷杖,万一打残废、以后就不得用了。

    常宁的小算盘拨拉的精细,反正自己这回纯属倒霉,被于老头杠在杠头上,也只有仰仗恭亲王的身份、架子硬撑着吧,总归不能打实了。经过三方唇枪舌战、讨价还价、最后折中,判了个以“笞”代“杖”一百下,赔健马一匹。恭亲王府自然不会弃马,遂以银一百两易之。

    于成龙觉得判决甚是公允,也点头附议了。他的初衷只想伸张正义、帮贺老汉讨还公道,却不是为了另闹出一桩皇亲重伤的官司。何况犯案者毕竟是当今皇上御弟,不同于别的皇亲,刑责也只能略施薄惩,落他体面已是天大的胜利。

    仿佛有预兆般,恭亲王常宁先前背着一根青色荆条去见康熙皇帝。而此时康熙年间的“笞”刑,就是以小荆条为之。削去荆条节目,长三尺五寸,大头径二分七,小头径一分七,笞者小头臀受。笞刑已是五刑(笞、杖、徒、流、死)中的最轻刑罚,正常情况下,绝对、绝对打不死人,存心让人难堪倒是真的。(非正常情况特指,若故意想要阴私害之,不顾案犯体面赤身连笞,至少抽几百以上之数,其实也能血流成河、体无完肤,再拖个一夜不上药,那犯人情愿哭求速死。)

    康熙年间,为了节约行刑时间、计数方便,刑部还把笞刑另改进了一个新办法,采用“四折除零”的折算方式。即笞十者折四板,二十者除零折五板,三十者除零折十板,四十者除零折十五板,五十者折二十板……,一百者折四十板。这板子就是把小荆条易为小竹板,板长五尺五寸,大头阔一寸五分,小头阔一寸,重不过一斤半。

    恭亲王常宁的骨气甚傲,在宗人府里“慨然”领受下这份委屈。不过常宁心中暗自衡量半晌,主动提出要求,宁愿受荆条笞刑,不必折板子。您道他是为何?这小板子也颇有些分量,打在背脊臀骨上终究很疼。那小荆条抽得数量虽多,然而毕竟轻利,人家恭亲王衣服底下还有绵麻内衬、蚕丝羽衣护着呢,除了让衣服多遭一会儿罪,人总归好受些。

    纵是如此,宗人府大堂里,恭亲王常宁趴在三条长凳上挨打之时,也颇为难捱。保养的金玉一般身子骨,何曾经过一点挫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