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04. 职业皇帝

量不说。幸好今日没有大事,就一个顺天府尹员缺的本奏。

    肖涵揣度这至少是个中层干部的人事空缺,他根本不了解情况,想了一会儿便道:

    “吏部取两个人选,明日奏上来。”这事就算暂时蒙混过去了。

    三、辰时南书房听御讲。

    下了早朝,辰时还未到,肖涵估摸着,接下来得去著名的南书房听御讲了。新版皇帝很头疼,让他每天听那些古代的经筵讲义有点犯愁,况且皇宫他也不熟,又不认得路。

    肖涵索性对身旁的青年太监说:“你过来扶着朕。”

    皇帝硬是半倚半靠在大太监身上,跟着他的脚步慢半拍行进。

    肖涵一边磨磨蹭蹭一边心想,这太监身上熏得香是什么味儿?好像隐隐有点臊。他们这些人实在可怜,后天人为造成的残疾,不要说男人的终身性福,恐怕连个人生理卫生一辈子也弄不干净了。

    肖涵怀着悲悯的同情心走向南书房,仿佛忽然想起来才问大太监:

    “今儿个是谁进讲?”

    大太监赶忙回答:“皇上,侍讲学士张英和高士奇都在。”

    皇帝心里有了一点谱儿,顺口说:

    “今日高士奇留下先讲,明日张英再讲。”大太监应下。

    待走进了南书房,两位学士先生早侯着了。皇帝径自坐到龙椅上端架子,大太监就直接同张英说,请张学士明日再来。张英不晓得出了何事,心底忐忑不安,向皇帝陛下跪安后小心翼翼退出门去。肖涵默不作声冷眼打量着,暗暗把这一留一走的二人相貌先分辨清楚。南书房行走的翰林学士,可是日日伴驾的腹心人物,万一认错了可就糟糕至极。※

    关于“张英”这个历史人物,肖涵并不很陌生。

    肖涵以前曾经去安徽桐城旅游,还参观过张英老家那一道著名的历史遗迹:只有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六尺巷”。

    当时带队的地接导游,是位相当漂亮的安徽姑娘,一双丹凤眼,水灵灵地。姑娘口齿清晰,拿腔拿韵,念起张英写给家乡老管家的诗,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颇有文人风范: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肖涵立刻对导游妹妹产生了好感,当然啦,毕竟只是旅游,也就仅仅保持在有好感的阶段。肖涵却因此对导游后面的讲解,印象深刻。

    一个教私塾的倔秀才,同当朝一品宰相、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家打官司。张、叶两家的社会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