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07 中华文明的传承

中年串头提到了一个词,那就是敦煌,而且凡是敦煌的壁画,古籍在北京的文物交易市场非常好卖,让华飞猛然想起这个中国文化的藏宝地之一,敦煌的曲折史。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

    整个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后来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后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

    华飞当初不顾代价,冲动地进兵紫禁城保护皇宫中的文物不受太监宫女们的窃盗,保护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他在保护的是中国的文化根脉,文化的传承,也是历史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是用再多的金钱,也无法衡量的。

    但是历史总是在破坏者新建,并在后来的破坏中,继续新建。有的新建继承了一些破坏文化之前的元素,而有的破坏,则永远破坏了。这些破坏的,不仅是历史,而是一段段文明的记忆,整个人类的财富。这是这种文明财富,在海盗式的西方国家眼中,他们只是可以换取金币的财富,毁灭性地掠夺,掠夺,再掠夺!

    听着那个串头热情的介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