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三点最重要的是斯大林的错误估计而已。
苏军的各级指挥官充分地研究1940年法国投降的教训。法国的失败在于缺乏伴有强大空中力量掩护的机械化“闪击部队”。明白这一道理的苏军指挥官担心苏联会犯同样的错误。在这场战争赌博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即被德军攻击的一方取得了胜利。在诺门坎,实际上,朱可夫元帅率领的坦克部队明显地战胜了日军。尽管有这样的事实,但到3月以前,斯大林仍未作出决定,因此有20个机械化师行动晚了,坦克的生产能力没有达到最高水平。这样,苏军就在正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扩军计划的时候,遭到了德军的进攻,陷入了混乱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斯大林的前沿防御思想的错误造成的。
如1940年,谢波西柯夫元帅的配置计划是,主要部队配置在1936年的边境线内侧地带,这里能到处确保防御阵地,安全有利,即使遭到突然袭击时,可以使能争取动员时间的伪装部队从波兰转移到西部地区。但是,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同时,他还批驳了把生产设施分散转移到东部地区和把储备物资从伏尔加河一线撤向后方的建议。不但没有向东移,而且移向了更靠近西部边境的危险地区。
不管怎么说,德国人一开始战争的顺利,还是在于斯大林自己。当时,我不知为什么斯大林对希特勒抱有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疑心很重的斯大林每次收到有关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都认为是某个国家企图“挑拨”苏德关系的计谋而加以拒绝,不知这里面有什么背景。即使是有,但从兵力对比来看,也可能是抱有一种不现实的信念,认为以苏联的力量完全能够对付德国的进攻。这在丘吉尔的《大战回忆录》里有这样的记载,即斯大林在事件发生后对丘吉尔说:“我知道战争要发生,但以为大约还会有6个月的时间。”斯大林采取拖延妥协的政策,想用贸易上让步的方法打开谈判的政治大门。德国的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强制性交易”的方式。
希特勒的进攻让斯大林感到意外的是,原认为希特勒的进攻可能从南边开始,但其主力部队却从中部地区攻进来了。对地点的判断错误,是导致突然袭击成功的条件之一。据说,苏联是把德国战略上的长期计划和战术上的短期行动混同一起考虑的。所以,即使到了德军进攻的前一天,斯大林也没有对这个警报采取什么对策,直至德军开始进攻后,收到前线部队发来的紧急电报,斯大林这才下令只能采取有限制的行动,并且指示要极力控制打炮。到这时,斯大林还不相信德国已开始
苏军的各级指挥官充分地研究1940年法国投降的教训。法国的失败在于缺乏伴有强大空中力量掩护的机械化“闪击部队”。明白这一道理的苏军指挥官担心苏联会犯同样的错误。在这场战争赌博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即被德军攻击的一方取得了胜利。在诺门坎,实际上,朱可夫元帅率领的坦克部队明显地战胜了日军。尽管有这样的事实,但到3月以前,斯大林仍未作出决定,因此有20个机械化师行动晚了,坦克的生产能力没有达到最高水平。这样,苏军就在正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扩军计划的时候,遭到了德军的进攻,陷入了混乱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斯大林的前沿防御思想的错误造成的。
如1940年,谢波西柯夫元帅的配置计划是,主要部队配置在1936年的边境线内侧地带,这里能到处确保防御阵地,安全有利,即使遭到突然袭击时,可以使能争取动员时间的伪装部队从波兰转移到西部地区。但是,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同时,他还批驳了把生产设施分散转移到东部地区和把储备物资从伏尔加河一线撤向后方的建议。不但没有向东移,而且移向了更靠近西部边境的危险地区。
不管怎么说,德国人一开始战争的顺利,还是在于斯大林自己。当时,我不知为什么斯大林对希特勒抱有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疑心很重的斯大林每次收到有关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都认为是某个国家企图“挑拨”苏德关系的计谋而加以拒绝,不知这里面有什么背景。即使是有,但从兵力对比来看,也可能是抱有一种不现实的信念,认为以苏联的力量完全能够对付德国的进攻。这在丘吉尔的《大战回忆录》里有这样的记载,即斯大林在事件发生后对丘吉尔说:“我知道战争要发生,但以为大约还会有6个月的时间。”斯大林采取拖延妥协的政策,想用贸易上让步的方法打开谈判的政治大门。德国的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强制性交易”的方式。
希特勒的进攻让斯大林感到意外的是,原认为希特勒的进攻可能从南边开始,但其主力部队却从中部地区攻进来了。对地点的判断错误,是导致突然袭击成功的条件之一。据说,苏联是把德国战略上的长期计划和战术上的短期行动混同一起考虑的。所以,即使到了德军进攻的前一天,斯大林也没有对这个警报采取什么对策,直至德军开始进攻后,收到前线部队发来的紧急电报,斯大林这才下令只能采取有限制的行动,并且指示要极力控制打炮。到这时,斯大林还不相信德国已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