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隐患

这些,咱怎么就不知道呢,可是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从最初的井田制,到隋唐前的均田制,大孙既然了解过,也自然明白,这等现象,完全是大势所趋,难以阻挡。”

    朱元璋感叹的说道。

    在大明建立最初的时候,在如何分配土地这方面,朱元璋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同时也征召了许多读书人,一同出谋划策。

    为此推陈出新,煞费苦心,将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

    对于这些制度,其实朱元璋是不满意的,但也是没得办法的办法。

    他也知道其中的隐患,长久以往,地主和官吏相互勾结下,同样会出现很大问题。

    “其实,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现在来说,算为时过早了一点,得等番薯等作物在大明遍地开花的时候,才能推行下去。”

    听到大孙的话,朱元璋一下子就来了兴趣,问道:“大孙说说,当是如何。”

    朱英回道:“很多百姓之所以卖掉自家的田地,完全是因为造了饥荒,像是那种强行霸占土地的,并不是多数。”

    “那些乡绅们,也不是什么恶人,多是些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只是闹了饥荒,百姓活不下去,卖儿卖女卖田,这就促使了乡绅们的规模,越发壮大。”

    “等到后面开始丰收了,这些乡绅们的田产产出,便就是数倍,数十倍的增长。”

    “江南的那些豪强们,不就是这么慢慢过来的嘛。”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这跟他家里的情况,是多么的相像。

    本来朱元璋的父母,也算是有些良田,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

    同样是闹了饥荒,所以朱元璋出生后,就只能给地主放牛。

    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大孙觉得应该如何应对,关于土地不断被乡绅们吞并的问题。”朱元璋思索一番后,问道。

    朱英回道:“其实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恢复土地国有,天下土地,禁止买卖,皆由大明所掌。”

    “这般一来,乡绅们的土地,自然就不可能再次增多,也难以隐瞒。所以孙儿才说,必须要等番薯等作物,在大明普及开来后,才能如此。”

    “均田制不可取,所以孙儿便想到一种新的土地分配方式,即是分田到户。”

    “将土地进行划分,所有权归于官府,分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