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9章:大孙如何看待边疆的叔叔们

    夜深,两小都过去睡觉了。

    朱英还在查看奏章。

    恰好便是看到关于跟大明盐官相关的部分。

    “好家伙,要不是这奏章,最近这些时日过来,我都快把你们给忘记了。”

    “这般些年了,也是够肥的了吧,拿了我旳,都要给我吐出来。”

    朱英微微停顿,脑海里顿时出现前些年,自己为了雪花盐的销路,和这些盐官们打交道的场面。

    还有那想尽办法,用各种形式的手段去送礼。

    “到也不能一刀切,里面还是有部分盐官,也算得上正经办事的。”

    朱英仔细回想一下,虽然盐官贪污比较多,但其中少部分,虽然也收礼,但终归还是有自己的原则在。

    针对于那些收礼不办事的,朱英当时恨不得直接上人,将这些盐官都给干翻了。

    当时那个气呀,银子也没少砸,但就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对于这种类型的官员,朱英那是必须要严厉的打击,首先给自己出一口气再说。

    正想着,房门外传来响动声,熟悉的脚步声,立即就让朱英了解,这是老爷子过来了。

    果不其然,门口很快就出现了朱元璋的身影。

    朱元璋进门,看到大孙点着烛火,正在批阅奏章的身影,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欣慰。

    不得不说,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朱元璋的负担明显的减小了。

    在朱英批阅奏章之初,朱元璋还会过手一次,以防止有出现什么情况。

    然后多次查阅之后,朱元璋就发现了一个情况。

    大孙在处理各方面奏章的时候,完全没有其他皇子皇孙那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处理。

    而是真正意义上从民生上出现,其中包括一些刑部的奏章,对于各类案件的处理上,更是体现出一个‘仁’字。

    在案件中有疑惑,不清楚的地方,绝不会因为案件的复杂,而随意去结案。

    而是要求下面必须查清楚事情的原委。

    其中有一个案子,朱元璋印象特别深刻。

    仅仅是通过证词的对照,本来看似已经敲定的案子,硬是让大孙不予结案,重新彻查。

    很快,原本要服刑的原告,竟是被人诬陷。

    当时朱元璋看到,都没有想到这一块。回想起自己当初,仅仅因为偏听一面之词,就将番禺知县道同直接赐死。

    虽然后来也将朱亮祖与儿子朱暹被一同鞭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