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

万民,一怒长江啸,一喜黄河清。

    顺天应人,尊奉人心,才是一国的根本!

    “上位,老臣以为每个衙门,都该放这么一座石碑,警戒百官,提醒后人!”

    朱升带头提议。

    很快就有几个官吏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

    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站在石碑前面,端详着这些字,竟然没有立刻答应,反而拧着眉头,若有所思。

    难道朱元璋不喜欢这十六个字?

    这么长时间了,老朱还是第一次否定张希孟的建议。

    难道说吴王要君临天下,看不得这些逆耳忠言?

    大家伙互相看着,心惊肉跳,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就在大家伙快要憋死的时候,朱元璋总算开口了。

    “张先生,咱觉得有两个字不好。”

    张希孟一怔,忙躬身道:“请主公明示。”

    老朱顿了顿,笑道:“也不是不好,是你有所保留,不方便写出来……就让咱给你改改吧!”

    说着老朱伸手,大声吼道:“取笔墨!”

    郭英答应,连忙将一支大笔送到了朱元璋手里。

    老朱昂然阔步,到了石碑前面,看了又看,突然运笔,在喜怒二字上,写下兴衰二字替代!

    刹那之间,十六个字就变成了:一粒一粟,尽皆民力。一兴一衰,人心难欺!

    写完之后,老朱哈哈大笑,“天命即民心,人心定兴衰。元廷因尽失人心而败,咱靠着聚拢人心而兴!如此,这十六个字,不光要放在各个衙门前,包括咱的王宫,也需要一块这样的石碑。”

    张希孟一惊,立刻道:“主公圣明!”

    朱升和汪广洋也急忙跟着附和,“上位圣明!”

    随后圣明之声,不绝于耳。

    便是丁普郎和傅友德,也都心悦诚服。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朱元璋展现出的气度格局,当真不是陈友谅之流能比的。

    跟着他干,就觉得心里敞亮,脸上有光彩。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咱做正确的事情,理直气壮,一往无前!

    面对着一片赞扬之声,老朱却是依旧冷静。

    “话咱说出去了,可到底能不能做到,咱还不好说。最简单的一条,咱要是住在王宫里,见不到百姓,听不见他们想什么……这十六个字,也就是一句空谈。当初咱在滁州的时候,是会抽空见百姓的,有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